奋斗者 正青春丨大漠深处的油井“守护者”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通讯员 孔守曾
11月26日深夜,在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采油一厂开发研究所采油工程研究组办公室,技术员呙瑜成正在埋头编写S72—24井的井筒治理方案。窗外阵阵冷风拍打着窗户,他却神情专注,浑然不觉。
2017年,呙瑜成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来到了西北油田采油一厂。面对茫茫戈壁,他立下誓言:要把青春热血洒在这里,在岗位上绽放出光彩。
八年来,他坚守在采油工程这一方天地,累计编写油水井工程设计200余个,增油数十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采油工程“设计师”。

11月18日,呙瑜成(中)和同事在研究井下工具。孔守曾摄
今年10月,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注水专业技术竞赛中,他和同事代表西北油田一举夺得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
“他是我们办公室的‘快手’,厂里安排的采油工程设计任务,他总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同事安国良这样评价。
“快”字的背后,是旁人不曾看到的极致深耕。每天晚上,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梳理当日工作;每项工艺应用后,他第一时间收集好技术资料;每个设计方案完成,他都建立专门档案,便于后续查阅。
日复一日的积累与总结,让他在面对难题时游刃有余。今年10月,在备战中国石化注水竞赛的两个月中,呙瑜成白天反复做题,苦练计算机辅助设计制图技术;晚上熬夜钻研注水理论、熟悉水质化验流程。
在团队比武中,他的实操项目是“解决注水压力异常升高”。他与队友李咏絮、任宏密切配合,规范操作,仅用8分52秒就完成比赛,在9个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站在颁奖台上,一向不苟言笑的他,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对于呙瑜成而言,工艺设计绝非“纸上谈兵”。每年经他手编写的设计方案超过50个,每一个设计都是经过无数次优化、与实践碰撞后的结晶。“工艺设计不能有半点马虎,忽略一处作业风险,就可能造成上百万元的损失。”呙瑜成说。

11月18日,呙瑜成(右)和同事在讨论TK242井工艺措施。孔守曾摄
呙瑜成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类油井数据和设计参数,那是他精益求精的见证。
一次,在编制TK242井的转抽方案时,呙瑜成发现该井前期多次解堵效果不佳。为此,他反复论证设计的合理性,查阅近10年类似井的资料,向专家请教稠油凝管井的修井经验,并与同事深入讨论工艺方案。最终,他创新应用“大工具套铣+分段倒扣”措施,成功破解了“稠油凝管”难题,使这口停产多年的油井重焕生机,目前日产油达20余吨。
稠油开采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呙瑜成迎难而上。他在稠油区块全力推广应用“电磁恒温加热”工艺技术,坚持跟踪设备运行情况,多次与厂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推进新技术快速落地。
针对电缆二次入井时应力释放不充分、电缆破损的问题,他积极协调厂家进行技术改进,提高了作业成功率。截至目前,该技术共成功应用12井次。
夜幕降临,大漠深处,井架上灯光点点,抽油机循环运转。这里是呙瑜成奋斗的舞台,也是他梦想启航的地方。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不断打磨和优化每一个设计方案,确保每一组工艺数据精准可靠,一步步将油田增产增效的蓝图转化为现实,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