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丨红色博物馆里悟初心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实习生 阿尔娜
11月26日,踏入位于乌鲁木齐市明德路的毛泽民故居纪念馆,一处古朴静谧的四合院便撞入眼帘。虽已入冬,院内几株老树傲然挺立,枝干苍劲挺拔。院落中央,毛泽民同志的半身铜像巍然屹立。

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摄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来到这里,追寻革命家的足迹,在一个个红色故事中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纪念馆工作人员说:“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来这里缅怀先烈的参观者比往年更多了。”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新疆,像毛泽民故居纪念馆这样的红色纪念馆,精准把握革命纪念地的政治属性、文化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不断挖掘红色资源蕴含的时代价值,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革命纪念地成为弘扬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坚强堡垒。

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内展陈。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摄
“走进故居,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辈对话,毛泽民同志的赤诚初心与奋斗精神,让我更加明白今日安宁生活的重量,也让我对担当二字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对参观者王璇来说,这座故居绝非普通的建筑遗存,更像是一部鲜活立体的历史教科书。当年毛泽民为北门医院购置的X光机影光版、新疆省立医药速成学校同学录等文物,见证了那段风云激荡、可歌可泣的革命岁月。

毛泽民故居纪念馆内展陈。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玛依古丽・艾依提哈孜 摄
在阿拉尔市三五九旅屯垦纪念馆,VR技术、全息投影、人工智能等前沿数字化手段,正以创新方式深入解码红色基因,为参观者精心打造沉浸式、全方位的参观体验场景。
一踏入馆内,巨型浮雕《关山万里展红旗》便牢牢吸引住参观者的目光,浮雕鲜活呈现三五九旅奋斗足迹,瞬间将人们带回那段风雨兼程的峥嵘岁月。“翻越祁连山”展区的体验感尤为震撼。该展区运用声、光、电融合技术,还原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翻越风雪祁连山的艰难场景,凛冽的风雪音效、逼真的环境氛围,让参观者仿佛亲身经历那段艰苦卓绝的征程,深刻体会先辈们的顽强意志。
为让红色文化真正浸润人心,纪念馆在科技投入与展陈优化之外,格外注重讲解员队伍的建设,结合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与需求,组建“银发讲解员”“小小讲解员”等特色讲解队伍,用接地气、有温度的表达解读红色故事。
“在我们最近开展的‘流动纪念馆’送展览下基层活动中,就有银发志愿者讲述从解放军挺进新疆,到三五九旅铸剑为犁,再到一代代兵团人扎根边疆建设家园背后的一个个故事,让基层群众在聆听中读懂红色初心,社会反响很好。”该纪念馆业务科干部青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