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他是我最亲的亲人!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杨舒涵 通讯员 崔建涛
“杨永泽这个人嘛,是我最亲的亲人!”11月21日,谈起杨永泽来,吉木萨尔县吉木萨尔镇白泉村村民乌拉英·乌木尔打开手机一遍遍看着两人合影。乌拉英说,在他养殖事业最艰难、资金短缺时,杨永泽毫不犹豫将两万元钱送到他手中,助他顺利渡过难关,“这份情谊一辈子忘不掉”。
10月的鲜花与掌声中,乌鲁木齐市新市区人民武装部政委杨永泽身披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绶带、手捧奖杯载誉而归。
熠熠生辉的荣誉背后,是杨永泽31年如一日,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在平凡岗位上书写民族团结感人篇章的坚实足迹。
多年来,杨永泽先后与5个少数民族家庭结对认亲,将“民族团结一家亲”诺言,化为了日复一日的暖心行动。

杨永泽(右)探望抗美援朝老兵居海明。崔建涛摄
在南疆工作期间,杨永泽的足迹遍布乡间地头,他深入调研,撰写了近百份饱含真知灼见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建议,被国家民委和自治区相关部门采纳。
角色转变,初心未改。
担任政委后,了解到驻地社区各民族群众活动无场地、游玩无器材,杨永泽主动谋划,积极协调投入80余万元,建成功能齐全的“七室三场一廊一台”民族团结长廊。
从此,各族群众文化娱乐有了好去处,思想交流有了新阵地,文化融合有了大平台。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让杨永泽成了群众眼里的“民族团结一面旗”。
乡村振兴的路上,文化滋养不可或缺。
在杨永泽的推动下,新市区人武部与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市区)六十户乡大梁村结对帮扶,投入32万元购置文化器材,修建双拥篮球场、军民文化广场。大梁村党总支书记铁金玲感慨道:“村民现在富了,最缺精神追求,杨政委主动协调资金为我们建起了文化广场。”

杨永泽(右)代表新市区人武部向社区赠送办公用品。崔建涛摄
焕然一新的场地,成为美丽乡村文化振兴的主阵地。
“办实事就得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在杨永泽的倡议下,驻地官兵建立“圆梦基金”,每年定期慰问资助少数民族家庭困难学生。这项爱心活动持续至今,已累计帮助40余名少数民族家庭拮据的学生,从未中断。
杨永泽积极推动军地融合,结合八一建军节等节日,组织开展“军事日”“军营开放日”活动200余场次,吸引地方企事业单位近两万人次走进军营,参观新疆军区某红军师师史馆,接受爱国主义洗礼。新疆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8所学校被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国防意识和爱国情怀在更多人心中扎根。
从雪中送炭的帮扶到润物无声的文化浸润,从乡村振兴的实绩到国防教育的深耕,杨永泽用31年的坚守证明:民族团结不在于宏阔口号,而在于每一次伸手相助、每一分真心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