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茶座丨把招商热度变为发展厚度
高峰
今年前10月,新疆招商引资交出亮眼答卷:全区落实执行招商引资项目4206个,引进区外到位资金达9632.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87%,保持稳中有进、量质齐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强大磁吸力。新疆锚定党中央赋予的“五大战略定位”,加快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等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推动对外开放不断向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拓展。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叠加释放,为新疆带来重要发展机遇和投资热度,吸引越来越多投资者在这片热土上播撒希望。
签下项目只是开篇。让企业留得住、长得大、发展好,才是决定招商成效的关键。只有用心用情做好后续服务的“下半篇文章”,才能把招商热度变为发展厚度。
要把全生命周期服务落到实处。企业从落地到投产,最怕的是审批繁琐、诉求无门。从项目审批到用地保障,从水电接入到人才招聘,只有把服务延伸到车间一线、项目现场,才能真正体现服务的温度,做到“企业动嘴、政府跑腿”。对新疆而言,尤其要针对南北疆产业特点,北疆聚焦优势产业升级,南疆侧重特色产业培育,让服务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用高效服务化解企业后顾之忧。
要以产业链思维强基固本。招商引资的核心是集聚产业生态,单个项目的单打独斗难以形成持续竞争力。新疆立足资源禀赋,在棉花纺织、绿色矿业、新型电力等领域形成了产业基础,接下来更要做好延链补链强链文章,以产业链“链主”企业为牵引,推动上下游配套企业抱团发展,让落地企业不用“舍近求远”找供应链。同时要强化要素保障,让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跟着项目走,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唯有构建起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产业生态,才能让企业扎根新疆、深耕发展。
要让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实效。近年来,新疆出台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法规政策,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要避免“文件好看、落地困难”的问题,把税收优惠、补贴支持等政策精准送达企业,让企业“应知尽知、应享尽享”。更要持续优化法治环境,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用明确的制度预期稳定企业信心。当企业感受到政策的温度和执行的力度,自然会愿意扩大投资、引荐同行,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批、辐射一片”的滚雪球效应。
招商引资不是“一锤子买卖”,既要保持招商引资的劲头不减,更要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以更优的服务、更全的配套、更实的举措,让每一个落地项目都能茁壮成长。如此,才能持续擦亮“投资新疆”金字招牌,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焕发出更强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