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援疆助力 昌吉对虾养殖实现“一年两茬”
石榴云/新疆日报讯 (记者 马帛宇报道)日前,在闽昌两地水产科技协作的推动下,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对虾养殖实现从“一年一茬”到“一年两茬”的历史性突破,使当地对虾产业效率与效益同步跃升。

在新疆首个对虾病原分子检测实验室,专家们正在进行虾苗检测。王晓岩摄
“虾和人一样,一冷一热就会‘感冒’。”福建省水产研究所海洋生物疾病防控研究中心主任葛辉说,新疆受昼夜温差大、养殖周期短等自然条件限制,想要实现“一年两茬”实属不易,但是一旦破题,就能释放出巨大潜能。
2023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创新团队依托福建海洋渔业技术优势,在昌吉开展对口支援。针对新疆对虾养殖短板问题对症下药,在当地推广温棚养殖模式,并通过封闭式管理、双层保温及地热加温技术稳定水体环境,将对虾养殖周期从不足5个月延长至8个月。
与此同时,建成了新疆首个对虾病原分子检测实验室,实现苗种、水体的常态化监测,从源头降低病害风险。两年来,检测虾苗超过500批次,累计2.5亿尾,检出带病虾苗1800万尾,为养殖企业挽回潜在经济损失。引进的水质在线监测与调控技术有效改善了养殖水体环境,使养殖成活率从原来的不足50%上升到85%,亩产量从250公斤提高到500公斤。
通过推广“一年两茬”养殖模式,昌吉州对虾亩均产值提升至4万元以上,纯利润达到2万—2.4万元,较传统模式实现效益翻倍。昌吉市田园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昌吉市鑫成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等纷纷扩大养殖规模,改造养殖池塘200多亩,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对虾养殖。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错峰养殖和分批上市策略,昌吉州对虾上市时间提前至6月初,并可持续供应至11月中旬,市场价格波动下降约20%,不仅保障了养殖企业收益稳定,还让当地消费者在长达5个多月的时间里都能品尝到本地产的鲜活对虾,大大丰富了市场供给,促进了区域水产消费升级。
目前,该技术体系已从昌吉市辐射至奇台县、吉木萨尔县、呼图壁县等5个县市,并计划进一步向伊犁、阿克苏、喀什等南北疆主要水产养殖区域推广。
记者了解到,福建省与昌吉州还将建立闽昌水产科技合作长效机制,设立“闽昌水产科技合作工作站”,每年选派水产专家赴昌吉州开展常态化技术指导,持续提升当地对虾养殖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