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亿精准“滴灌” 阿勒泰市2万余户农牧民获增收“真金”
在阿勒泰市,1.07亿元农牧业补贴政策以“精准滴灌”模式直达基层,既让农牧民拿到“真金白银”,更推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化、高附加值产业转型,让22569户农牧民实现“增收有路径、发展有后劲”。
11月23日,在阿勒泰市阿拉哈克镇阿拉哈克村村民哈米提·金恩斯的马尔兰家庭农场,哈米提·金恩斯在给牛羊投喂饲料。他告诉记者说:“以前怕风险不敢扩规模,现在饲料、良种有保障,养殖规模翻倍还能雇6名村民,每月发工资3万余元。”作为自治区实施“牧九条”政策的受益典型,农场2024年获黄贮玉米补贴13.4万元、养殖贷款贴息1.47万元,2025年16头基础母牛再获补贴1.92万元,加上2023年的9万元粮改饲补贴,政策红利持续“输血”。

通过人工冷冻精液配种技术繁殖出生的小牛。
肉牛品种改良是产业升级的关键。10月,阿勒泰市发放3.5万剂良种肉牛冻精,覆盖1.75万头能繁母牛。“过去买冻精要花几百块,现在政策补到家门口,牛犊长得快、出栏价高。”阿苇滩镇配种员塔斯肯别克·库肯说。如今,阿勒泰市肉牛品种改良覆盖率已连续三年稳步增长,良种化成为牧业增收核心支撑。

各乡镇肉牛繁殖配种员与工作人员一同核对、领取良种肉牛冻精。
种植领域,补贴“组合拳”筑牢收益底线。红墩镇种植户韩纪彬的麦田,已收到25635.8元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此外,中央耕地轮作试点补贴、自治区大豆种植补贴等政策协同发力,构建起“种得好、有补贴、能增收”的种植保障体系。

金色的麦穗。
农机补贴则降低了现代化生产门槛。2025年,阿勒泰市已发放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1219.98万元,补贴机具987台,惠及743户、2689人。“以前买大型播种机心疼钱,现在买农机也有补贴,有了农机,劳动效率翻了三倍!”阿苇滩镇村民阿勒马斯·桑斯孜拜的感慨,道出了小农户共享技术升级红利的喜悦。

红墩镇萨亚铁热克村的种植户韩纪彬在院子里检修拖拉机。
补贴精准落地的背后,是“全流程闭环”保障机制。资金通过“一卡通”直达账户,农牧民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补贴进度与明细,实现全程透明可追溯。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到“牧九条”,从地膜补贴到畜禽强制扑杀补贴,政策覆盖“种、养、加、护”全链条,为农牧业发展织密“安全网”。
阿勒泰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阿尔曼·胡马力亚表示:“2024—2025年,我们累计推进49个重点项目,让补贴红利直达农户。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强化政策落实与跟踪服务,推动政策红利转化为产业发展动力,拓宽农牧民增收路径,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从秋冬养殖增收、种植保障到春季春耕筹备,补贴政策已超越单纯资金扶持,成为“造血式”发展的核心引擎。2万余户农牧民的心声质朴而坚定:“政策暖了心窝,我们发展的劲头更足了!”草原与田野间的增收故事,正书写着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鲜活注脚。
(阿勒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