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沙能手+致富宝贝!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将种5万亩芦竹
近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四团,塔克拉玛干沙漠里,50多台推土机轰鸣推沙开路,5万亩芦竹防沙治沙项目开工建设。

芦竹可不是普通小草!先来了解下它↓
固沙硬实力:它3米以上的发达根系像结实“地下网”,把流沙锁得牢牢的。
改土神效果:种满三年,0—20厘米土层盐分直接降95.9%,盐碱地能变身沃土。
原料超优质: 芦竹茎秆纤维含量超50%,成熟后可加工为纺织原料、菌料、饲料;粗蛋白含量达14%,妥妥是牲畜超爱的青饲料。
收益超持久:一次栽种能收益15到20年,从第三年起亩产稳定在8至10吨,真真切切把“沙海” 变“金海”。
在新疆广袤的盐碱地和沙漠边缘,这种神奇的植物正悄然改变着这里的生态与能源格局。
除了芦竹,新疆沙地里还藏着不少“治沙能手 + 致富宝贝”,个个都是生态经济双担当:
梭梭 + 肉苁蓉
且末县老兵治沙基地种了万余亩梭梭,树下接种肉苁蓉8300亩。梭梭是固沙“先锋”,耐干旱、抗风沙,而肉苁蓉被誉为“沙漠人参”,成了健康产业新宠。

沙棘 + 黑枸杞
沙棘耐贫瘠、根系发达,既能防沙固土,果实还能榨成果汁、做成果酱,走俏市场;黑枸杞富含花青素,深加工产品附加值高,成为沙区群众的“致富果”,让沙漠边缘的农户吃上“生态饭”。

红柳 + 甘草等中药材
红柳是盐碱地的“改良师”,枝条还能编筐,浑身是宝;民丰县防沙治沙试验站试种罗布麻、甘草、板蓝根、党参、黄芩、白芍等22种中草药,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兼具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优良品种,为种植户提供科学指引,带动周边群众家门口就业。

特色林果
于田县的玫瑰花、柯柯牙的红枣等通过滴灌、微喷等节水技术,在沙地上茁壮成长,不仅锁住了风沙,还形成产业,带来了持续增收。

从草方格防沙固沙,到光伏发电遮阳治沙;从沙海种玫瑰,到沙漠养“海鲜”;从柯柯牙全民植树“大会战”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防沙治沙,新疆从未停止。
综合来源 丝路视听、兵团日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