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润天山 文脉绵长聚人心——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五次全会精神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贾春霞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赓续历史文脉,激发文化活力,是新时代新疆承担的重要使命。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五次全会提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夯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思想根基。
目标催人奋进,奋斗正当其时。新疆深入推进文化润疆,采取多种举措,不断巩固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奋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创作精品 弘扬时代精神
11月21日至22日,舞剧《龟兹》在苏州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成功上演。作为自治区重点文艺创作项目,该剧创新性地将鸠摩罗什东行传法与玄奘西行取经的时空交汇呈现在舞台上,通过《苏幕遮》《般若世界》等章节,生动展示龟兹乐舞的独特魅力。
“为了创作《龟兹》,我深入题材核心,细细体察和感悟那久远而壮丽的文化与心灵秘境。”编剧韩子勇表示,借助遥远的龟兹故事,展现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揭示“向内凝聚”“多元一体”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真谛。
文化繁荣体现为优秀作品不断涌现。新疆坚持为人民创作的导向,艺术创作体系日益完善,文艺创作与演出呈现百花齐放局面,推出了一批正确反映新疆历史、富有中华文化底蕴、融入现代文明、深受群众欢迎的精品力作。
《掀起你的盖头来——新疆是个好地方》《木卡姆恋歌——万桐书》《张骞》《解忧公主》《楼兰九歌》……依托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中国新疆国际艺术双年展、新疆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艺活动,新疆舞台艺术精品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今年10月底,第十五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终评演出在乌鲁木齐举行。《帕米尔的鼓声》《时间的声音》等4部新疆舞蹈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备受瞩目。《阳光下的麦盖提》在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奖之后,今年又荣获文华节目奖。
新疆舞蹈家协会秘书长高善君表示,要继续团结艺术家深入现实生活,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铸魂,创作更多展现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精品,推动新疆舞蹈事业迈向新高度。
赓续文脉 激发文化活力
作为文物资源丰富的地区,新疆拥有6处世界文化遗产、9545处不可移动文物和45万件可移动文物。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是推动文化创新创造的丰富资源和持续动力。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利用成果丰硕,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
“全区文物系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切实保护、研究、阐释和利用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自治区文物局办公室主任白伟介绍,近年来新疆实施“考古中国”相关重大项目77项,推进克孜尔石窟、交河故城等重要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全区150家博物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提升展览水平;新疆博物馆设立“国博厅”“故宫厅”,引进国家级展览;“流动博物馆”深入基层,让民众通过实物实景感受中华文化。
历史文化遗产不仅见证历史,更启迪当代、服务现实。在新疆博物馆文创区,憨态可掬的张骞卡通文具、精美的“绮梦千年”壁画徽章、活泼的唐代仕女冰箱贴等产品吸引游客驻足。新疆博物馆文创部负责人关懿说:“我们希望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讲述文物故事,呈现古代文明与现代艺术的融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能够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就业。
和田市吉亚丽人艾德莱斯绸织染非遗工坊通过支持老艺人、开展培训和文化活动,使这项技艺得以传承。同时,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成为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典范。“非遗工坊每年吸引大量游客,不但让更多人了解艾德莱斯绸的历史与文化,更激发了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热爱。”和田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玛买尔娅木·热米扎说。
文化惠民 丰富群众生活
11月15日上午,新疆美术馆公共教室内温暖而活跃,“亲手制作青花瓷冰箱贴”活动吸引众人参与。在老师指导下,一个个精巧的冰箱贴逐渐完成,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巧妙结合。
“作为自治区文化传播与美育普及的重要平台,新疆美术馆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宗旨,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展览、教育和文化交流中。”新疆美术馆公共教育部主任杨帆说,今年以来已举办近30场展览、约130场公教活动,接待观众近30万人次。下一步将继续推出反映时代、贴近生活的展览,并开展馆藏精品下乡及艺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从手工体验课到公益展览,从惠民演出的热烈掌声到文化培训的无声滋养……新疆各级文化单位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文化魅力,在共享中获得精神滋养。
近日,昌吉回族自治州秋冬季惠民演出重点剧目——新疆曲子剧《天山兄弟情》在昌吉州艺术剧院剧场上演。该剧展现了各族群众间深厚的民族情、兄弟情与家国情怀,今年在新疆多地巡演,并入选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
“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我们要深入基层、贴近生活,创作更多具有新疆特色的原创曲子作品,让新疆曲子走向更广阔的舞台,展现新疆文化的魅力。”昌吉州艺术剧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王东说。
群众文化活动同样丰富多彩。2025年“我们村的舞”自治区群众舞蹈大赛自4月启动,至11月举行成果展演,共有1.1万支队伍从乡村广场走向舞台,举办赛事3000场,吸引460万群众参与,有效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村的舞’大赛让群众成为主角,以生活为舞台,通过舞蹈加强交流,各族群众从田间地头、社区院落走向专业舞台,成为文化的创造者和享受者。”新疆文化馆馆长周文亮表示,将继续开展更多文化活动,凝聚群众力量,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