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变身健康饮 家门口挣钱乐开怀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拍热扎提·阿不都
11月11日清晨,墨玉县扎瓦镇乔坎吉勒尕村的田间,连片的蒲公英在晨露中舒展绿叶。不久后,这些看似普通的植物将经过自动化生产线,“变身”为一瓶瓶蒲公英饮料,走向市场。
从传统的药用植物,演变为健康饮品,蒲公英的“蜕变”始于2018年。
蒲公英味苦、甘,性寒,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全身是宝的蒲公英,在墨玉县牵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王绍春眼中显得尤为珍贵。2018年,正是看中了蒲公英广阔的开发价值与当地的丰富资源,王绍春毅然扎根墨玉,牵头成立了墨玉县牵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化种植了近100亩蒲公英,将这株小草打造成连接市场与农户的富民产业。
“每年4月到10月中旬,是蒲公英的采收期。比起种菜,种蒲公英省事多了,一次播种,长期收获。”王绍春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蒲公英每半个月收割一茬,一亩一年能收近3000公斤。按照每公斤2元收购价计算,仅凭鲜叶农户每亩地可获得近6000元。
墨玉县的蒲公英产业,正以种植—研发—加工—销售于一体化模式快速成长。为了将蒲公英“吃干榨尽”,墨玉县牵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跳出单纯种植的传统思路,通过科技赋能,研发出蒲公英饮料、蒲公英浓缩汁、蒲公英口服液、蒲公英营养餐等产品,让蒲公英身价倍增。
走进墨玉县牵手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蒲公英饮料生产车间,成吨的蒲公英进入流水线,经过清洗、杀菌、调配,最终被加工成一瓶瓶饮料。
王绍春介绍,目前,合作社已建成1600平方米标准化生产厂房,配备3条同步运行的生产线,每小时可生产8000瓶蒲公英饮料。依托稳定的原料供应,合作社蒲公英饮料年产量可达1万吨,并根据市场需求持续扩大产能,预计年产量达2万至3万吨。除了在和田地区销售,产品也吸引了北京、天津等地的客商前来签订订单。
生产线旁,30岁的阿丽屯古丽·托合提麦麦提熟练地指挥着工人操作设备。阿丽屯古丽是墨玉县奎牙镇奎牙村村民,两年前,她还是一名收入不稳定的家庭主妇,如今已成为车间管理员。“在家门口就业,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庭,日子更有奔头了。”她说。
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家门口的就业空间。像阿丽屯古丽一样,合作社已吸纳7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随着产能扩大,未来还将提供60个就业岗位,让更多村民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王绍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