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时评丨透过小店成长看营商环境
高娃
在自治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会上,新疆每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文凯表示,在党和政府营造的良好发展环境中,“每日每夜”从乌鲁木齐走向全疆,从街边小店成长为“便民网络”。
从最初的一家小店,到跻身中国便利店TOP100,“每日每夜”的成长轨迹,恰是新疆呵护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动缩影。“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在这家小店的成长中得到最真切的诠释。
把企业当“自己人”,先给“公平入场券”。市场准入是企业参与竞争的起点。如果准入环节存在壁垒或隐性限制,公平竞争就无从谈起。从开创公司到布局地州市,这些年张文凯最直观的感触是“办事越来越省心”。这背后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举措中一再被强化的平等对待、公平竞争、同等保护、共同发展原则;是“三证合一”“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等深入推进的“放管服”改革。
截至今年9月底,新疆民营经营主体总量达263.69万户。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当年升规的新疆龙马焊接有限公司,从两间平房起步到现在产值达7500万元的新疆美滋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平的竞争环境、高效的政务服务,照见了公平市场向前迈进的稳健步伐,也使“自己人”发展底气更足、步伐更稳。
把企业当“自己人”,意味着要“办自家事”。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但复杂的事物,往往蕴含着简单的道理。对民营企业而言,困难时期的一个主动关怀、一次靠前服务往往胜过千言万语。
“每日每夜”发展初期,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累计减免的税款,为企业舒缓了资金压力;规模扩大后,政府搭台,帮助企业与农户建立直采合作,既降低了生鲜损耗成本,又让本地葡萄、哈密瓜等特产走进全疆门店。这种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的精准服务,解决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让“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变为可感知的营商温度。
民营经济是典型的“环境经济”,哪里营商环境优,民营企业就在哪里扎根。当更多小店如“每日每夜”般成长,每一位创业者都能在政策护航下追逐梦想,民营经济的活力就会充分涌动,新疆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也会愈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