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程在新疆丨穿越两大“无人区”?看第三条“进出疆大通道”有多牛
近期,新疆若羌高速交警的“碎碎念”提示火遍全网,也顺势带火了这条孤独且壮美的高速公路。
如果你想开启一场“荒野人生”的沉浸式体验,那么依吞布拉克至若羌高速公路(简称“依若高速”)无疑是绝佳选择。它不仅是进出新疆的第三条交通大动脉,还是一条能够直接穿越阿尔金山与罗布泊无人区的观景长廊。
穿越这条无人区公路时,请务必牢记若羌高速交警的“碎碎念”:
沿途200多公里为无人区,没有任何补给点,请提前做好准备;
海拔在短时间内将从700米快速攀升至3000米,建议备些口香糖,以缓解耳部不适;
山区停靠区域请尽量不下车,注意防范野生动物,确保安全。
新疆,这片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疆域,历来长路难行。以前进出疆主要依赖北部的G30连霍高速和G7京新高速,从青海、西藏及西南、华中地区前往南疆需绕行千里,时空成本高昂。
依若高速的建设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之举。这条公路于2022年8月30日建成通车,南起新青交界的依吞布拉克镇,北至若羌县城,全长294公里,串联起了柴达木盆地与塔里木盆地,打通了青海直入新疆的快捷通道,并可沿G218高速通达若羌、且末、和田乃至喀什等地。依若高速不仅重塑了中国西部的交通格局,也在新时代的丝绸之路上,谱写了一曲荡气回肠的建设壮歌。
架钢铁巨龙,跨无人之境
若将依若高速比作宏大乐章,其建设便是一部以科技力量对抗严酷自然的史诗。这条公路全线穿越阿尔金山与罗布泊两大无人区,选线难度与前期投入不言而喻。
项目历时5年,沿途多为沙漠、戈壁与荒山,植被稀少、水源匮乏,大雪封山期长,全年有效施工期仅7个月。

“死亡禁区”阿尔金山中的控制性工程——巴什库尔干二号隧道, 全长4736米,属于高寒高海拔特长高速公路隧道,是依若高速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无人区建隧道成本高、难度大,为何不绕行?主要基于长远考量:依若高速是连接南疆与青海的重要通道,绕山虽省建设成本,却会增加通行时间与运输成本,因此最终选择开凿隧道。
建设者们直面高寒高海拔、便道艰险、运输困难等挑战,将指挥部设于施工一线,在海拔3500米山脊动态指挥,并修建长达40公里的施工便道——长度接近隧道10倍,确保设备人员进场。
面对围岩破碎、富水、高地应力等世界级难题,项目运用超前地质预报系统与地质雷达扫描等物探技术,如同为大山做“CT”,预判地质状况。同时引入“动态设计”,依据实时监测调整支护方案,保障施工安全高效。
阿尔金山保护区年均8级以上大风超200天,冬季严寒达-30℃,沙尘频发。为确保混凝土质量,项目搭建大型保温保湿棚,采用蒸汽养护预制梁体,保障高寒条件下混凝土强度。针对湿陷性黄土,运用强夯法与冲击碾压技术,夯实松软地基,筑牢道路根基。
全体建设者夜以继日奋战了3年多,攻克一个个难关,才最终实现隧道顺利贯通。
当隧道贯通的那一刻,它不仅是物理空间的突破,更是中国高寒地区隧道建设技术的又一次伟大胜利。施工团队自主总结研发的断裂带隧道施工技术、超前地质预报系统及高原隧道通风供氧系统等,也为今后恶劣环境下隧道工程积累了宝贵理论与实践经验。
贯通无人区,不惊荒野梦
依若高速公路穿越大名鼎鼎又极其脆弱的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不仅是濒危物种野骆驼的关键栖息地,还生活着藏羚羊、野牦牛等多种珍稀动物。任何环境破坏都可能造成不可逆的生态灾难。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工程采用了“以桥代路” 和 “动物通道” 设计。

在野生动物迁徙的关键路线上,架设了176座、总长22.78公里“生态天桥”,为下方的野生动物保留了迁徙走廊,最大程度减小公路对野生动植物生长、生存环境的影响。
除了利用桥下空间,还结合涵洞和桥梁缝隙设置辅助通道,并针对不同动物习性进行设计:如藏羚羊偏好开阔通道,小型动物则更适应隐蔽涵洞。这些通道显著降低了“路杀”风险。
施工过程中,对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零排放,防止污染保护区内的稀缺水源。施工结束后,对临时占地(如施工基地、便道)进行全面的生态恢复,尽可能让土地回归自然状态,减少人类活动的长期疤痕。
天堑变通途,幸福来敲门
一条路的价值,最终要由人民的获得感来衡量。依若高速的通车,对于世代居住于此的各族群众而言,是一条实实在在的“幸福路”“致富路”“希望路”。
你可能会好奇:为何一段294公里长的高速路,竟也只是从一个县城的城区通到其边缘?
答案在于——若羌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县,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东西跨度就长达570公里。然而,这片辽阔的土地绝大部分被沙漠、山地与无人区所覆盖。依若高速像一把利剑,笔直地刺穿这片“无人区”,将新疆若羌至青海茫崖的行程从8小时压缩到3小时。
过去,若羌红枣运往西宁,需要翻越崎岖艰险的老国道,一路颠簸耗时漫长,高品质的红枣在运输途中损耗严重。现在,路通了,早上装车,晚上就能到西宁的市场。对于沿线百姓,急病送医、子女外出求学、亲人探访,都因这条路的开通而变得前所未有的方便。
若羌的红枣、枸杞,且末的玉石,青海的枸杞、矿产,都因物流成本的降低而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更多的企业家将目光投向这片热土,物流园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厂、旅游业配套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依托高速带来的交通优势,让曾经偏远的乡村,成为了投资兴业的新洼地。当地的民宿和农家乐,也期待着迎接更多沿着这条新通道前来探秘阿尔金山、体验楼兰文化的远方游客。
这条路,连接的不仅是地理空间,更是思想与信息的空间。更快的交通意味着更频繁的交流。外界的先进理念、科学技术、文化信息随着滚滚车流涌入,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
车轮滚滚,大道如弦,古老丝路正在奏响开放发展的新乐章。

相关链接:
连霍高速公路
连霍高速全长4244公里的G30连霍高速,从东部沿海延伸至西部边境,穿越平原、山区、高原、沙漠和戈壁,是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也是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进出疆大通道。自星星峡进入新疆后,它串联起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城市,最终抵达霍尔果斯,是新疆重要的高速主线。
连霍高速和“丝绸之路”的路线有很多相互重叠的部分。作为国家“一带一路”重要公路交通大动脉,被喻为现代“丝绸之路”。
京新高速公路
2021年6月30日,京新高速(G7)全线建成通车。京新高速横贯东北、华北、西北,全长2768公里,途经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5省一市,穿越荒漠、戈壁、草原、湿地、山地等复杂地形,是我国第二条高速公路进出疆大通道。建成通车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路程缩短了1300多公里。
G7京新高速是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一环,是连接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和华北地区的重要纽带。京新高速的建成,大大加深了新疆与其他发达省份的联系,为新疆的资金流入和资源输出提供巨大的便利,成为沿线群众的致富路、团结路和幸福路。
监制:丁涛
统筹:冯婷、喻鹏涛
策划:葛惠芹
编辑:王东升
视频剪辑:卡那提·胡尔马尼亚
海报设计:海若微
素材来源:人民网 中国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交通新闻网 中国经济周刊 澎湃新闻 上观新闻 天山网
出品:新疆日报社(集团)
指导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