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记忆丨全民健身蔚然成风
1995年9月5日,乌鲁木齐市的小朋友在家里的多功能健身器上锻炼。艾拉提·买买提明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小宓
“30多年来,我家健身器材陆陆续续更新换代,现在设备越来越好,注重健康的意识也越来越强。”近日,在乌鲁木齐市一家健身房内,64岁的成湛湘看着20世纪90年代市民在家健身的黑白照片感慨道。照片中,一名小女孩正在家用多功能健身器上给身旁的小男孩进行示范。
成湛湘和爱人王铁男都非常喜欢运动。1991年,两人花700元买了一台简易跑步机。“当年那台跑步机体积小、噪音小,但只能手动调节速度和坡度,人在上面跑时皮带才会转,使用起来比较吃力。”到2000年前后,成湛湘家又换了一台体积更大的电动跑步机,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之后夫妻俩又陆续更换了不同的健身设备,现在家中有动感单车、仰卧起坐设备、拉伸用的小龙门架以及不同重量的哑铃和壶铃。健身器材的变迁,见证了这个家庭日益浓厚的健身氛围。
2005年前后,成湛湘居住的小区附近开了一家专业健身房,很多居民去健身,成湛湘夫妻俩也办了健身卡,开始更专业的训练。去年减脂期间,成湛湘重新开始在跑步机上锻炼,“现在的设备特别好,跑起来轻便舒适,还可以戴着耳机用屏幕追剧或听音乐。”
成湛湘日常还喜欢“撸铁”,每周训练6天,休息1天。她感觉现在身边的健身氛围越来越好,有专业教练指导,也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互相鼓励。“健身是一种态度,是对身体的珍惜和爱护。在这条路上,年龄只是数字,各年龄段的人都能通过坚持锻炼,雕琢出别样精彩的人生。”成湛湘说。
成湛湘的经历并非个例。在新疆,越来越多的家庭像她家一样,将健身融入日常生活。51岁的李江梅就是其中之一,她见证了健身器材从健身房“飞”入寻常百姓家,进而遍布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感受到新疆日益浓厚的健身氛围。
李江梅还记得20多年前第一次在朋友家见到跑步机的新奇感受。她当时询问了价格,还好奇朋友能否坚持每天在家跑步。不久后,身边几位朋友陆续添置了家用健身设备,几年后她自己也购置了跑步机。她的婆婆喜欢在小区健身器上边运动边与其他老人聊天晒太阳;爱人坚持四季晨跑;她本人则偏爱练瑜伽。“如今,身边爱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更关注健康,选择不同健身方式,享受健康生活。”李江梅说。
普通人健身习惯的转变,也被一线健身从业者清晰感知。乌鲁木齐市健身教练许慧从业5年,学员涵盖各年龄段。“以往大家健身主要为减肥塑形,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健身收获健康、疗愈身心。许多学员在居家练习的同时,也愿意走进专业场所寻求教练指导,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健身方式和强度。”许慧说。
全疆各地正不断丰富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加快健身场地建设,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我们的全民健身器材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自治区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陈晓霞表示。
当前,新疆全民健身蔚然成风,群众积极参与渐成常态。健身热情的高涨和行业服务的升级,离不开政策支持与引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全民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各运动项目参与人数持续提升。
“近年来,我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日益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陈晓霞说,一大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多功能健身场地出现在天山南北,基本可满足各族群众的健身需求。通过推行科学健身指导、国民体质监测等公共服务措施,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同时,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日益丰富,以赛事为契机营造出良好的全民健身氛围,带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锻炼,展现良好精神风貌。
如今,天山南北各地的室内健身房、室外体育场和健身广场上,随处可见不同年龄的人们享受运动乐趣、拥抱健康生活。一张张充满活力的面孔,见证着我区全民健身事业的蓬勃发展,全民健康的美好愿景借着健身热潮逐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