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种业科技逆袭 提前锁定丰收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冉虎
粮食要丰收,种子是关键。当抗病、抗虫、抗旱、高产等优良性状被植入种子“芯片”,农作物便有了“叛逆性格”,提前“宣告”丰收的到来。
9月10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昌吉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九圣禾种业”),探究种业的科技逆袭。
在九圣禾创新实验室里,科研人员们正精心照料着每一株作物,并详细记录着每一粒种子的生长数据,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宝贵的经验。
“种子作为农业‘芯片’,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健康与产量。”九圣禾小麦研究院院长蔺怀龙介绍说,科研人员要在活力测定试验台对种子新品种进行4项质量指标检测和4项活力检测,后续还要进行严格的病虫害检测,并通过数据监测,筛掉弱苗和病苗,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种子的品质,达到苗壮苗齐的效果。
九圣禾种业科研人员在做种子新品种质量指标检测和活力检测。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冉虎摄
在九圣禾种业的种子加工车间,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粒粒玉米种子滚动在生产线上,经过捡穗、烘干、脱粒、精选和包衣等标准化生产程序后,优质的玉米良种便诞生了,随后被封装入包装袋,等待销往市场,迎接下一个丰收季。
“种子包衣是种子加工的关键处理技术,它可以为种子铸就强大的防虫防病保护盾。通过在土壤中缓释杀菌、杀虫和营养剂,确保田间稳定的产量。”九圣禾种业副总裁骆世旭介绍,九圣禾种业可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种植区域定制包衣配方。
每袋种子都有自己唯一的二维码。农户只需扫描二维码,便能迅速追溯种子源头,并获取该品种的田间管理要点,从而为丰收增添有力保障。
近年来,为选育出优良性状种子,九圣禾种业持续投入研发经费,并利用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前沿生物技术和大数据,推动品种选育时间持续压缩、成本持续下降。
经过22年发展,九圣禾种业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联合选育的种子品种370多个。其中,小麦135个、玉米166个、棉花37个。新玉54号、新玉108号、新冬60、粮春1758、九圣禾D1508、九圣禾2468等一批优质高产的种子得到市场高度认可。
“目前,我们的良种覆盖全国17个省份,小麦、棉花种子销售收入位居全国种业公司前五。新疆每10亩小麦地,就有3亩是用我们的小麦种子。”九圣禾种业董事长舍刚自豪地说,2025年,九圣禾种业的科研投入继续保持在1亿元左右,力争实现审定新品种20个,营业收入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