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老人十余载喀什古城晨舞迎客来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
9月10日,喀什古城开城号角未响,83岁的斯马义·沙迪克已在城门前起舞,与游客互动。“就是他!”人群中传出惊喜呼声。这位老人宛如古城的迎客使者,十余年清晨坚守,成为游客了解古城的一扇窗。
知道斯马义名字的人可能不多,但提起“喀什古城门口跳舞的爷爷”,许多人有印象:有人在网络上刷到过他,有人在喀什古城里见过他,还有人为了见他专门来到喀什。他的舞蹈和热情,成为喀什古城一张独特的名片。
斯马义·沙迪克在“古丽的家”跳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摄
每天喀什古城开城仪式前,各族群众与游客载歌载舞,斯马义头戴花帽、身着民族服饰,修剪齐整的白胡须衬着脸上的笑容,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
跳完舞,斯马义经常被热情的游客们围住。他熟练地摆造型,配合拍照,遇到拍短视频的游客,还会再即兴表演一段舞蹈,镜头里的画面总是充满活力,他的短视频和照片在网络上传播后,吸引了更多人来到喀什古城。
斯马义记不清自己在古城门口跳了多少年舞,只隐约记得最初起舞时,新城门还未修建。
2009年,喀什古城区危旧房改造综合治理全面启动;2010年,喀什古城核心区改造工程正式启动;2013年,外围片区改造大力推进。
斯马义的家并不在古城之中,这里住着他的众多亲友,曾经不少亲友家里两三代人挤在土房子里。每逢过节,大家总会聚在一起跳舞,踩着沾满泥的鞋子回家。如今却大不相同,只要来到古城,到处都能看到载歌载舞的本地居民,他们穿着漂亮的衣裳,舞步里满是自信与欢乐。
“现在房子修好了,大家就像生活在一幅画里,居民们开民宿、餐馆、咖啡店,日子越过越好,这要感谢共产党。”斯马义说。
喀什古城改造后,喀什旅游业日渐红火,家家户户的日子,也因城市变美。斯马义也一样,游客多了,他在网上的人气更高了,他不用再骑着三轮车卖瓜。斯马义笑着说,自2017年开始,他受邀在喀什古城“古丽的家”民宿“上班”,工作内容便是跳舞。能用舞蹈传递快乐,这让他特别开心。
斯马义·沙迪克在“古丽的家”跳舞。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郭玲摄
“我们也经常拍爷爷的短视频,网友们都特别喜欢,他对谁都很热情。”“古丽的家”民宿主人沙拉麦提古丽·卡日说。
在喀什古城,斯马义就像一道风景,总有游客主动跑来和斯马义打招呼,有人握手,有人拥抱,甚至有人热情贴脸,他都笑呵呵地叫“朋友”。
在斯马义看来,来来往往的游客、来了就留下的创客,还有返乡就业创业的青年,都是充满故事的景色。“好多民宿和旅拍店负责人都是来玩的游客,转了两三天就留下来了。”斯马义说,他喜欢闲暇时看看哪条街,又多了什么店,又有什么新故事融进古城。
这些年,小小的喀什古城,已经有5000多家商户,其中,民宿200多家,旅拍店100多家。
在喀什古城的街巷里、店铺旁,经常能见到像斯马义这样的老人,他们满脸笑容,或是围坐在一起晒太阳、喝茶,或是伴着乐曲跳舞、弹乐器,成为游客镜头里鲜活的画面,更成为古城里最生动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