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实地探访:赛里木湖凭什么美出圈?
9月10日,成群结队的天鹅在赛里木湖游弋。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李雄心摄影报道)“见到大西洋的最后一滴眼泪,没白活!”9月10日,采访团成员中国日报记者赵伊梦高兴地说。当日,“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大型集中采访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了解赛里木湖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取得的成效。
博州赛里木湖景区融湖泊、湿地、草原、森林、雪山、冰川和珍禽等多种生态要素为一体,被列入中国重要湿地名录,先后被批准为国家重点自然遗产地、国家湿地公园。近年来,景区实施了核心区16.45万亩草场禁牧,迁出900余户牧民和20万头牲畜;建设了低碳环保绿色景区,环湖设置地埋电力、充电桩,建设生态停车场,使用电动汽车、自行车、混合动力汽车等低碳旅游交通工具;完成4.5万亩环湖裸露地块植被恢复和草地改良,修复16.45万亩草原;完成生态护岸35公里,对8条入湖河流共计68公里河段实施水土流失沟道治理;基础设施累计投入达到约30亿元。经过多年努力,赛里木湖核心区域内退化草场植被得到全面恢复,景区核心区植被修复率达到95%以上。
9月10日,采访团成员在赛里木湖景区拍照。
博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苏荣介绍,赛里木湖始终秉承“素面朝天、还其自然”的生态修复理念,始终坚持实施最严格的保护、恢复最原始的生态、推进最科学的发展。目前,赛里木湖整体水质稳定在Ⅱ类。2023年入选生态环境部优秀案例,成为湖泊生态治理的标杆与典范,开创了一条生态优美与经济繁荣的共赢之路,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双向奔赴。
据介绍,截至目前赛里木湖今年已接待游客637.3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5%。
9月10日,采访团在赛里木湖景区采访。
9月10日,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赛里木湖景区游玩。
9月10日,游客在赛里木湖景区拍照打卡。
9月10日,一只小狐狸在赛里木湖景区悠闲散步。
9月10日,采访团在赛里木湖景区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