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庭作坊到产能过亿——尼合买提与伊犁果丹皮的逆袭之路
脍炙人口的《苹果香》在大江南北广为传唱的当下,伊犁苹果之乡的美誉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一口香甜的果丹皮,更是让这一美誉具象化。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的尼合买提・马合木提,用15年时间,凭借着过人的胆识与不懈的努力,让伊犁果丹皮在全国市场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尼合买提・马合木提接受记者采访
1994年,尼合买提成功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经历两年预科学习后,于1996年正式开启本科求学生涯,并在 2000年顺利毕业。在校期间,他有幸受教于一众顶尖科学家,在汲取专业知识的同时,更在潜移默化中拓宽了自身的视野,重塑了世界观与认知体系。其间,他还代表北京参加中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这段宝贵经历为他日后投身商海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强大的精神动力。
尼合买提・马合木提告诉记者:“在北京的学习经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还为后来从事外贸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受新疆水果产业优势启发,我在父母院子里探索干果技艺,却意外发现了新商机。”
故事要追溯到2010年,本打算钻研苹果脆制作工艺的尼合买提・马合木提失败了,还浪费了大量苹果。他用这些被浪费的苹果做成果丹皮,却意外解锁了果丹皮的美味密码,从此与果丹皮结下不解之缘,踏上了长达15年的果丹皮事业征程。
果丹皮发往全国各地
创业初期,公司面临诸多挑战,亏损成为常态。2022年底,公司濒临破产边缘,伊宁市委、市政府协调农商银行及融资担保公司为其提供300万元资金支持。与此同时,广东佛山的合伙人也伸出援手,投资 300万元助力企业发展。凭借这600万元和自身积蓄,公司成功新建工厂。
“差不多前后1000万元我们建了一个新厂,算是翻盘了。他们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尼合买提・马合木提说。
凭借顽强的毅力坚守初心,2023年,尼合买提・马合木提的公司迎来盈利转折点,当年实现销售额1600万元。此后,公司发展势头迅猛。
尼合买提・马合木提又在生产技术、产品研发、销售渠道等方面下功夫。通过更新设备,产能从最初每日生产200—300 公斤,到目前,公司日产果丹皮9吨多,每日消耗60吨苹果,一年用掉2万吨以上苹果。
除苹果果丹皮外,公司还研发了杏子、草莓、树莓、香梨、椰枣等多种果丹皮产品,并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生产了不同规格、品种、包装的产品。公司还积极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东地区对接订单,扩大出口。同时积极拥抱电商,如今每月快递量在6万—7万单,通过规模优势降低了快递成本,还为伊犁州周边电商提供代发服务。
今年,公司还将目光投向“外贸+电商”为一体的跨境电商,计划通过各大平台上架产品、参加国外展会,寻找经销商,扩大产品出口。
线上直播销售
目前,公司旗下拥有伊宁市秋乐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伊犁诗梦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伊犁果丹皮电子商务公司三家子公司。公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自身成长,还为农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目前生产果丹皮的水果三分之一从当地采购,三分之二来自阿克苏,直接与公司合作的农户有240户,果农收入实现翻倍。
为满足市场需求,2024年公司再次投入近1000万元扩大产能,新建工厂规模是之前的三倍。如今产能更是突破亿元大关,公司还与华南农业大学展开合作,计划将生产过程升级为流水线形式。公司现有员工180名,包括150名工厂工人和30名公司员工,工人月薪从2800元到1万多元不等。
“2024年我们的销售额是4000万元,今年计划突破7000万元。我们现在是一个比较完善的团队,今年就是真正地撸起袖子加油干了! ”对今后的发展,尼合买提・马合木提充满了信心。
(伊宁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燕 蔡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