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故地崛起绿色智造集群
【重磅观察】
3月21日,新疆源峰纺织有限公司60万锭数字化纺纱项目一期厂房内,工人正在流水线上作业。 王建强摄
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夜晚生产场景。王建强摄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张治立
塔里木河滋养的库车绿洲上,龟兹文化的绚烂之光与绿色发展的科技之光,交相辉映。
这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项目建设的主阵地、创新发展的新高地、营商环境的主窗口,集中在库车市东郊的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库车经开区”)。
从2004年建立库车化工园区,到2010年更名为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再到2015年被国务院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扩区增容的过程中,库车经开区不断逐“绿”而行、向“新”而兴。
2023年,库车经开区被确定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也是全疆首个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2024年,开发区的光伏绿氢智慧工厂,获评国家工业互联网平台+绿色低碳试点示范项目。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库车经开区向着科技创新驱动和绿色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目标不断奋进。
资源筑基 “碳”寻未来
3月的塔里木盆地,各产业领域不负春光抢“工时”,聚力冲刺“开门红”。位于盆地北缘的库车经开区,立足各种资源优势形成的一条条产业链,正澎湃着新动能、释放着新活力。
在原油加工能力每年达500万吨的中国石化塔河炼化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塔河炼化”),生产的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产品,通过铁路专线直销各地。按照中国石化“一基两翼三新”产业格局,该公司瞄准“建设850万吨炼油+80万吨乙烯+80万吨PX”炼化一体化项目战略目标,奋力打造中国石化西部炼化企业桥头堡。
据了解,库车经开区围绕中石化塔河炼化一体化项目,编制了《塔河炼化一体化改造烯芳烃下游发展规划》,重点在招引发展烯烃、芳烃、精细化工等下游产业链上下功夫,推动石油化工向精细化工延伸,致力于打造南疆重要的石油化工产业集群。同时,积极发展混纺、涤纶、尼龙等纺织服装配套产业,加快实现“炼化纺”一体化发展;配套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发展石化反应器、气体压缩机等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项目,为能源化工主导产业提供装备支撑。
古称“龟兹”的库车,不仅是交通枢纽也是资源富集地。这里探明的天然气储量3090.75亿立方米以上、原油储量14.22亿吨以上,占塔里木盆地探明储量的90%以上;煤炭总储量1000亿吨,探明储量32亿吨,是自治区确定的五大煤电、煤焦化、煤化工基地之一。这里已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3种,开发利用矿产10种。这里还是国家和自治区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棉和畜牧业基地,被誉为“中国白杏之乡”。
守着这样一方宝地,作为培育产业链、提升工业经济运行效能重要载体的产业园区,库车经开区不断向“新”发力、“碳”寻未来。
2024年,库车经开区紧盯重点企业投产计划、产销进度、价格走势,不断挖掘存量、做大增量,积极推动绿氢新能源、利华纺织等企业升级规格,园区总产值首次突破550亿元大关。在项目建设攻坚行动中,塔河炼化万吨级废塑料连续热裂解工业示范、源峰纺织60万锭混纺等64个新(续)建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紫兆清洁能源装备、天锦纺织一期10万锭混纺等30个项目实现建成投产。
2025年,库车经开区将重点推进“十五五”期间计划实施的总投资2450.82亿元的68个重大项目,持续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同时,在深化绿色发展中,依托绿氢示范项目,积极布局氢能产业“制、运、储、用”一体化产业链,推动绿氢在炼油、天然气、管道掺氢等工业领域的应用示范,打造绿色低碳园区。
科技创新 绿色打底
3月24日,在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绿氢工厂中控室内,技术人员盯着绿氢智慧控制与调度系统的电子屏幕,密切关注工厂内52个电解槽的运行情况。
这座绿氢工厂由中石化新星新疆绿氢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星绿氢”)投资建设,是现阶段已建成投产的我国规模最大的光伏发电直接制绿氢项目,于2023年8月底全面建成。绿氢工厂把来自光伏电站的清洁电力变成绿氢后,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塔河炼化,用于替代炼油加工中使用的天然气制氢,最终实现炼油产品绿色化。
由于该项目在建设中没有可借鉴的范例,为了解决技术上的难题,新星绿氢充分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将新能源发电、电控设备与制氢设备同步响应匹配,实现了“荷随源动”的智慧生产模式,开了“绿氢+炼化”行业规模应用先河。
据介绍,中国石化新疆库车绿氢示范项目绿氢产能为2万吨/年,按此测算每年可以减碳48.5万吨,相当于每年植树约28万棵。
园区数实融合发展高效推进。据统计,2024年库车经开区各类科技创新企业等共完成技术交易转化合同25件,合同金额2.75亿元。塔河炼化荣获自治区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称号,获评“2024年自治区工业领域节水标杆企业”,也是南疆唯一一家获节水标杆殊荣的企业;利华纺织成为全疆唯一一家5G全连接工厂上榜民营企业;雅克拉超纯炭黑填补了疆内技术空白;诚润金兰“70棉籽浓缩蛋白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获评自治区重大科技项目。
今年,库车经开区坚持以碳达峰试点园区建设为载体,争取完成2家企业绿色工厂创建,加快园区能耗双控、能源诊断平台建设,实现园区38家规上企业用电、用气实时监测与动态管控等,确保“十四五”末园区工业增加值能耗强度下降至17%以下,园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至14.5%以下。
政策赋能 服务提质
库车经开区自建立以来,始终坚持规划引领,同时充分依托国家、自治区支持南疆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不断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为企业项目落地长足发展提供便利。3月19日,远在山东青岛的王先生想了解库车市的投资环境,他进入库车经开区招商服务网站时,园区政策、土地数据、产业扶持等政策应有尽有。
在库车经开区的企业服务大厅,库车市相关部门单位开设了17个涉企服务窗口,按照“一个企业事项一人负责、全程帮办、服务到底”的原则,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
由于发展的底色为绿色,在绿色与发展的“双向奔赴”中,库车经开区锚定“双碳”目标,积极探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道路,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降低碳排放,向着可持续发展稳步前行。
2023年11月,库车经开区成功入选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园区后,为了更好地推进试点园区建设,开发区科学制定了《国家碳达峰试点(库车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并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节能政策资金1750万元,用于碳达峰试点园区和库车经开区能耗双控能源双碳节能诊断平台建设。
为了给先进产能和新兴产业腾出资源和发展空间,库车经开区深入开展“腾退出清”“腾笼换鸟”专项行动,2024年破产重整“僵尸企业”2家,兼并重组“僵尸企业”3家等;依法处置低效闲置和违法用地32宗,涉及土地3298.13亩,园区沉淀资源有效盘活。
有政策赋能和贴心服务,库车经开区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在47.97平方公里的开发区内,已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为主导,装备制造、纺织服装、新型建材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为辅的“一主多元”产业发展格局。
2024年,库车经开区新增入园企业11家,累计入驻企业378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累计62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21家;新增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家,累计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
2025年,库车经开区将以“十五五”建设“千亿级园区”为使命,牢记阿克苏地区“南疆棋眼发动机”战略定位,推动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重要任务,全力融入自治区“十大产业集群”建设,不断为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库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