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风采丨库尔班·尼亚孜代表:以语言之桥畅通逐梦之路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
“大家看看,这本教材扫码就能跟读、录播,对农牧民学习太有帮助了。”3月8日,在北京开会会议间隙,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尼亚孜介绍了一本名为《常用800字书写入门》的读写本。
仔细翻看,这里面涵盖了日常用语、行业用语、高频词等内容,不仅有规范的汉字书写示例,还附上了二维码。“通过扫描微信二维码就能实现跟读、翻译、录播等功能。”库尔班·尼亚孜说。
库尔班·尼亚孜代表在新疆日报社(集团)2025年全国两会前方新闻中心“Deep会客厅”中接受采访。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这并不是一本普通的读写本,它承载着库尔班·尼亚孜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深刻思考与全新探索。
过去一年,在南疆农村调研中,库尔班·尼亚孜发现,农牧民虽然渴望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手头学习资料却没有及时更新,老旧资料难以满足现实需求,许多农牧民对“说”缺乏自信,不敢开口。“必须要改变这一现状。”库尔班·尼亚孜下定决心。
作为读写本编写的牵头人,库尔班·尼亚孜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参考大量语言学习资料,结合农牧民日常生产生活实际,筛选出最实用的800个常用字。
信息碎片化的短视频时代,手机成为了人们最“亲密”的朋友。“充分利用大家的手机,抓住他们渴望获得新事物、新潮流、新信息的需求,将多功能读写本与‘刷手机’结合在一起,使农牧民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轻松,也更有兴趣。”库尔班·尼亚孜说。
《常用800字书写入门》读写本。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刘翔摄
语言是交流工具,不仅要会读会写,也要会听会说。“口语能力至关重要,只有说得出来,才算具备语言技能。”库尔班·尼亚孜坦言,也有人质疑他的发音不够标准。“但我认为,语言的意义在于表达和运用。”为此,他引导学员不怕丢脸、不追求完美,大声念出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通过密集的场景对话、巩固所学句子,直到能够流畅表达。
与此同时,库尔班·尼亚孜还对阿克苏地区各个乡镇的夜校老师以及基层人大代表进行培训,改变以往的培训思维和模式,老师们带着学员大胆说、大声说,这样直接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受农牧民喜爱,大家形象地称其为“库尔班疯狂国通语”学习模式。
从倾力创办学校到教学方法革新,从编写学习资料到培训基层师资,20多年的时光,库尔班·尼亚孜始终坚守着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
“我接触过很多农牧民,他们精力旺盛、思想活跃,有追求个人成长和家庭幸福的强烈愿望。有的想进工厂就业,成为产业工人;有的想进城生活,让孩子接受更好教育;有的想走出家乡,去疆外就业创业……”库尔班·尼亚孜说,“语言是一座桥梁,我同样也是。希望能帮助更多农牧民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凭借语言技能开启美好生活的新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