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风采丨吴文秀代表:扎根乡土,为乡村发展献智出力
天山网-新疆日报讯(记者韩亮 崔志坚摄影报道)“我将深深扎根乡土,认真倾听民声,广泛汇聚民意,为乡村发展、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吴文秀说。
3月5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的新疆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吴文秀代表(中)会前围绕“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等内容与其他代表交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崔志坚摄
吴文秀是精河县托里镇伊吉林莫墩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土生土长的伊吉林莫墩村人,当选代表的这些年,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成了她履职尽责的“主阵地”。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到废旧地膜回收加工,这几年,吴文秀提出的建议,桩桩件件都紧密关联着乡亲们的切身利益。
棉花产业是伊吉林莫墩村的传统产业,这里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土壤多为沙质,十分适宜棉花生长,所产棉花品质颇高。然而,该村土地零散,“巴掌田”“鸡窝地”的状况严重制约了棉花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过去,村民的土地分布零散,机械作业难度大、效率低。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后,我们开展土地整合和流转,推行‘五统一’管理模式,为群众增产增收增效奠定了基础。”吴文秀介绍道。
2月17日,吴文秀(左)在伊吉林莫墩村听取村民提出的建议意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2023年至2024年,吴文秀挨家挨户上门宣传,广泛收集村民意见,精心制定整合方案。同时,她还邀请专家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引导村民实施规模种植、统一管理、机械采收。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全村棉花亩产量大幅提升。
村民叶富国高兴地说:“我们统一了棉花品种,采用机采棉模式,统一打药、施肥。以前每亩产量大概300公斤,现在提高了150公斤左右,每亩地效益能达到1000元左右,收入明显增加了。”
2024年,吴文秀积极为群众解决农用地浇水难题、推动村队巷道修整,切实解决了群众的急难愁盼等问题。村民杜君婷感慨:“村里的柏油路修到了家门口,路越来越宽,环境越来越好,出行方便多了。房前屋后种上了树和花,日子越过越有盼头。”
2月17日,吴文秀了解伊吉林莫墩村春耕备耕情况。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韩亮摄
2024年全国两会,吴文秀提交的“关于扶持废旧农膜回收综合利用”和“关于支持将精河县纳入国家级‘一带一路’多式联运商贸物流枢纽中心”两条建议,均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答复。
今年全国两会,吴文秀再次将目光聚焦农村发展,精心准备了关于“关于支持新疆发展外向型纺织服装产业的建议”和“关于将陆生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保险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建议”等,为乡村发展献智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