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库公路筑路老兵博物馆里忆当年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这是我修独库公路时用的水壶,这件军装我穿了很多年,已经捐赠给博物馆……”11月18日,69岁的杨志轩携同战友鲁太州,再次踏入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独库公路博物馆,这里承载着他们共同修建独库公路的难忘岁月。
游客在独库公路博物馆参观。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摄
位于天山中段的独库公路,北起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南至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市,跨越天山连接南北疆,1974年开建,1983年9月通车,堪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纵贯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
“独库公路博物馆是一个激励后人的红色教育基地,也是我们退役军人心中的一座丰碑。”漫步在博物馆内,杨志轩目光所及之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他和战友们的回忆。作为一名基建工程兵,他将9年青春,倾注在修建独库公路岁月中。
杨志轩回忆,过去修路时,4月就进山。那时天气寒冷刺骨,四周是厚厚的冰雪。他们用工具刨开冰雪,然后在清理出的空地上,扎下帐篷,以此作为临时居所,“在筑路之初,四周没有任何道路,面对群山阻隔,我们埋炸药,一次次爆破,一点点清理出空地,开出便道。”
独库公路博物馆展示的测绘仪器。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摄
而现在,公路沿线基础设施完备,每年6月中旬独库公路便会通车,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开启自驾游之旅,杨志轩也在其中。
在博物馆内,陈列着丰富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影音照片和各式修路使用的实物展品,每一件展品都在默默讲述着独库公路的往昔岁月。
新疆天骄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运营部主任许林梅介绍,目前馆内珍藏有超过400件藏品,其中60%源自筑路老兵慷慨捐赠。依托丰富的藏品资源,馆内研发出300余种文创产品。“博物馆自2020年开馆以来,吸引近40家商户在周边经营,形成具有活力的旅游业态,这里已成为游客游玩独库公路的必游之地。”许林梅说。
独库公路博物馆内展示的筑路老兵捐赠藏品。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摄
在独库公路博物馆担任讲解员的祖力吐孜·扎玛尼发现,到访独库公路的绝大多数游客在参观后,常常会对这段历史展现出浓厚兴趣,纷纷向工作人员详尽询问修路过程中的诸多细节。“所以我们讲解团队经常主动向亲身参与筑路的老兵请教,认真记录他们的口述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祖力吐孜说,她平均每月接待20余场讲解活动,也一直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库。
翻开馆内的留言本,游客们用文字向筑路英雄诉说着心中的崇敬。其中,克拉玛依市的小学生吴天铭,以稚嫩而坚定的笔迹认真地写下:“爷爷带我参观博物馆,他告诉我,英雄最伟大,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