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文博女孩:我在新疆找文物
“翻铁丝网、钻玉米地、被飞蚁攻击、踩进土拨鼠挖的坑里、被各种毒草扎、坐着皮卡翻越小溪和草原……都是我们调查文物的日常。”泰州姑娘缪紫薇是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二学生,95后。不久前,她跟随学校团队一起前往新疆,在当地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
9人小组、30多天,他们探访了6700多处文物点,“加上后续整理,大概有两个月,我第一次在西北待那么长时间。”缪紫薇说,一开始难免有点手忙脚乱,后来逐渐习惯了这样的环境和工作节奏,“看到文物的那一刻,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从“文艺女孩”到“文博女孩”
在进入文博专业之前,缪紫薇本科在东南大学学艺术,毕业后还和朋友一起创业,开过社区书店。闲暇时,她经常逛博物馆,看历史类纪录片,逐渐对文物、博物馆、考古产生了兴趣。“每次看到文物都有一种很神奇的感觉,它们证明我们现在生活的华夏大地上,几千年前就已经存在人类文明了,然后一步一步发展到今天。”
△缪紫薇
也是在创业过程中,缪紫薇注意到,不少人对考古依然存在着误解。“在我看来,考古是把历史呈现在大众面前的过程。我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能让更多人了解我们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为此,在开书店的时候,缪紫薇就经常举办面向小朋友的文化活动,带孩子们读书、逛博物馆、做科普讲座……活动越做越多,她也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内心对历史、传统文化的喜爱。仔细考虑之后,缪紫薇选择继续深造,成为南京大学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一名研究生,从“文艺女孩”成为一个“文博女孩”。
△举办文化活动
如今,一年时间过去,缪紫薇在博物馆做过观众调查、整理过考古出土的文物、在野外进行文物普查……她对文博领域依然充满着热爱,也有了更多理解:“整理文物有点像开盲盒,几十个看似一模一样的陶罐里,可能会发现其中一个留有制作者的指纹。文物把遥远的历史拉到了我们身边。”
“天山下”和前人对话
一年学习生活中,最让缪紫薇记忆深刻的是在新疆参加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探访了新疆新源的6700多处文物点,其中有墓葬、城址和岩画。”缪紫薇说。
△在新疆进行文物普查工作
时光流逝,曾经连绵一片的城址、墓葬区,如今已经长满了牧草,被牧民们用铁丝网划分成属于各家的一块块草场。在调查文物的过程中,队员们经常要顶着中午三十多摄氏度的高温,翻过三四道铁丝网跋涉几公里,和各家牧场里的牛群、羊群近距离接触,还会被各种奇奇怪怪的虫子追着咬。
△在新疆进行文物普查工作
“记得最清楚的是去塔特然岩画那天,车只能开到山下,我们接着徒步上山。”缪紫薇说,所谓的“山路”其实就是牛羊上山吃草走出的小径,有的地方窄到只能放下一只脚,脚下就是悬崖,非常惊险。“爬到山顶找到岩画的那一刻,我觉得仿佛是穿越时间在和前人对话,之前爬山的那些苦都不算什么了。”
△在辽宁省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
在新疆,缪紫薇和伙伴们用脚步丈量新源的一寸寸土地,寻找每一处文物点并实地考察周围情况,领略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感受古代文明的波澜壮阔……“历史是个很神奇的东西,文物、历史的厚重感,能让人平静下来。”缪紫薇说,参与文物普查的经历,更加深了她对探索历史的热爱。“以后我还是希望能在考古、文物、博物馆的大领域中,追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起源和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