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文物看新疆——新疆博物馆活化利用文物资源拓展文化新空间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疆山在手中,张骞、郑吉、班超的卡通文创橡皮来了……”前不久,新疆博物馆文创“守望吧疆山”再出新成员,琳琅满目的文物文创展区已成为参观者走进新疆博物馆后的必打卡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持续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传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今年,新疆博物馆“文物+演绎+文创创新博物馆资源活化利用”获评2023年度全国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入围案例。此案例以《千年之语》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为核心,配以多个主题的系列文创,让公众的博物馆之行丰富充实,对文物价值的认知全面深入,为未来的馆藏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拓展了新空间,注入了新活力。
立足文物资源 深挖文物内涵
今年暑期,新疆博物馆日均接待参观者1.5万人次。在“博物馆热”潮流中,该馆充分利用丰富的文物研究成果,通过“新疆历史文物展”“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书展”等一系列文物主题展览,实证新疆在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始终与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并多次引进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精品文物展,呈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兼收并蓄,呈现中华大地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
先秦时期石器、汉代司禾府印、尼雅遗址出土织锦、克孜尔石窟壁画……走入新疆博物馆,参观者能在丰厚多元的历史文物中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对话。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汉代织锦护臂展台旁,视频播放着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对这件国宝的全方位释读,历史上中央政权对西域有效治理的往事历历在目。
新疆博物馆的文物策展优先考虑如何让公众亲近文物、读懂历史,策划展览、撰写大纲、设计展陈词之时,策展团队会把准确、通俗、便捷放在重要位置。
新疆历史文物展上陶器展柜旁配套的文物拼图游戏,总能吸引一拨拨青少年参观者来挑战;编织品文物展台旁设置了手工编织的体验模具,观众按照图解动手编织,就可以了解千年前人们是怎样织成了衣物、背袋、铺盖。让观众在观展中通过动手、动脑收获参与感,进而了解历史史实和文物身上的故事。
“新疆博物馆的数字化沉浸式体验和互动游戏装置,拉近了参观者与文物的距离,延长了大家驻留的时间。”新疆博物馆党委书记何嘉说。
近两年,新疆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相继开放了“国博厅”“故宫厅”,推出一系列古代青铜器、玉器、铜镜、掐丝珐琅器物的展览。
同时,新疆博物馆还以“数字文物”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系统,利用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科学采集、存储,详细记录文物的来源、历史、修复等信息,并与文物展厅关联,为展览展示及活化利用等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2023年4月,新疆博物馆全新的文物科技保护中心面向公众开放,定期举办的开放日活动,让该中心充分发挥了社会教育功能,引导公众在亲历文物修复过程中,认识文物保护对传承中华文明的现实价值。
演绎文物故事 打造沉浸式体验
龟兹舞伎“走出”壁画,小河公主时空“穿越”,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克孜尔石窟等一览无遗。新疆博物馆以馆藏文物为原型,打造了《千年之语》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项目,精彩呈现古代生活在西域和中原地区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经历,从文物活化舞台剧拓展到新疆文物古迹一站游、全景科普服务观众,共3个部分。
文物活化舞台剧将龟兹壁画、箜篌、“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等文物及背后的故事,与舞台表演相结合,形成一幕幕精彩的历史画面。
全景科普服务观众的环节,以虚拟互动为抓手,让文物“走”出展柜,成为可亲近、可触摸的互动伙伴,参观者可以亲自动手进行“陈列布展”或“修复文物”。
新疆文物古迹一站游以全景技术虚拟展示各类历史文物古迹,将可移动与不可移动文物有机融合、相互印证,打造“一站式”畅游新疆历史古迹的奇妙之旅。
“音乐、画面、灯光,故事的演绎与歌舞的呈现,让舞台剧以艺术的形式建立文物与观众的连接,在观众身临其境观赏、互动的时候,文物也以‘活着’的形象走进人们的心中。”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人员廖凡星说。
研发主题文创 巧妙走进生活
《自治区“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提出,鼓励各级博物馆、各类文化企业依托丰富的文物资源开发兼具艺术性与实用性、能够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
为更好地共享博物馆资源、让文物活起来,新疆博物馆注重让文物“走”出博物馆,以多元丰富的文创产品实现把“文物”带回家。
以龟兹壁画为原型的“天宫市集”系列、以唐代仕女俑及新疆自然湖泊为灵感来源的“绮梦疆湖”系列、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为原型的“五星出东方”系列及以守卫新疆的历史人物为创意源泉的“守望吧疆山”系列、与全国多家博物馆携手举办的“金鳞开运”汉代龙纹金带扣系列文创推广活动……这些文创产品让观众在逛完展厅、参加完沉浸式体验之后还能找到那些有情感、有记忆点的文物形象。
“我们的文创产品注重实用性、观赏性和纪念价值,并坚持在艺术性和精美度上下功夫,追求对文物故事及标志元素的挖掘及精准使用,以文物为源、以文创为形,讲述中华大地精彩的故事。”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说,让文创积极融入城市生活是创作生产的目标,要让它们成为文化遗产的推介者。
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新疆博物馆里的“课堂”也越来越丰富、热闹。
诗词、书法、编织、拓印、绘画……从元旦到国庆,从立春到冬至,从清明到重阳,新疆博物馆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举办的各类节气、节日主题社教活动,在经年积累下,收获了一批批忠实的参与者。
新疆博物馆社教部副主任张蕾介绍,在各类主题文物展举办期间,新疆博物馆还设置了系列社教课堂,由专家为观众讲述文物的历史、变化发展以及与现代的关联,这是“识得文物”的必修课。
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新疆博物馆举办“我在博物馆里画文物”活动,以馆藏文物为原型,征集主题绘画作品,用大众视角展现文物的故事和价值。
承担公共文化服务重要功能的新疆博物馆,在多元化、复合化的发展要求中,正从传统的文物收藏展示发展为集展览、科研、交流、社教等功能于一身的博物馆综合体。何嘉表示:“我们将以全方位、多角度有效传播留存在新疆大地上的文化遗产价值为目标,持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公众精神文化需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提供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