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文物故事《甪端》在疆上演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银璐
舞台上“紧闭的宫门”缓缓打开,一首清澈纯真的童声合唱《故宫谣》将历经600多年时光磨砺的故宫带入观众眼前……7月5日晚,以故宫珍藏文物为原型打造的故宫博物院首部音乐儿童剧《甪(lù)端》,登上乌鲁木齐文化中心大剧院舞台。
《甪端》演出现场 资料图
“在故宫里游览时都没看得这么真切,甪端香薰、金瓯永固杯、《平复帖》、缂丝梅鹊图、大禹治水图玉山,还有故宫房顶垂脊上的一个个蹲兽,看这部剧让我明白了它们的文化含义。”观众吕真冉说,《甪端》是有新意有创意的文物展示方式,亲和力很强。
甪端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可日行万里的神兽,在古代宫廷中有不少以甪端为原型制作的器物,比如这部剧中的甪端就是故宫博物院中收藏的明代掐丝珐琅香薰。
这是故宫博物院为“让文物活起来”而创作的首部音乐儿童剧,故事从甪端和故宫守护者的后辈、满脑子都是新媒体思维却不曾真正认识故宫文物的高小端相遇讲起。高小端有了逛故宫拍文物视频的想法,用数字化方式展示文物,但他们的想法被文物们质疑:如果有了影像展示,它们是不是就要“退休”了呢?
《甪端》中高小端(中)和爷爷(右) 资料图
观众普遍认为,《甪端》将博物馆的历史文化教育与美学教育巧妙结合,通过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让文物发出了声音,让观众在观演中真实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瑰丽多姿,尤其滋养着青少年探寻历史的好奇之心,关注过往,思考当下及未来。
把故宫“搬上”舞台,是这部剧的亮点之一,创作团队借助AR、全息投影、沉浸式空间等现代科技舞美手段,打造出了清晰的建筑结构和丰富的视觉空间,把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精湛技艺和外形美感带到了观众面前。
“创作团队在文物变人物的创意上非常用心,服装饰品的设计完全基于文物的细节特点。”观众祖利亚尔·亚库普说,“比如甪端服装的花纹、用色、镶边,和香薰的真品是一模一样的,很尊重历史事实。”
《甪端》中文物角色,左起金瓯永固杯、《平复帖》、掐丝珐琅甪端香薰、缂丝梅鹊图 资料图
“子子孙孙永宝用”这是剧中的台词,也是古代青铜器上常出现的铭文,传递着让子孙后代铭记祖先功德的理念,也表达着让文物永远流传下去的愿望。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能够流传至今,的确是一代代文物工作者尽心竭力守护国宝的成果。
《甪端》的故事中还讲到了故宫文物南迁时的艰难经历。1933年,为防劫掠和战火,当时的故宫博物院将1.3万余箱文物经过复杂严密的包装后从北平经上海运往南京保存。1937年,这批文物再次分三路运往四川,运输途中和抵达四川后,也多次遭遇轰炸等危险,但在众人接力中还是将文物安全守护到抗战胜利。
“《甪端》是我们探索创新历史文物传承方式的一次重要尝试,让拥有鲜明历史印迹的中国故事,配以戏剧艺术强大的感染力和观赏性,让观众看到中华文化为什么是源远流长、枝繁叶茂、璀璨夺目的。”《甪端》的剧目总策划闫宏斌说,这部剧来到新疆演出,也是故宫博物院参与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作的一项举措,希望以此让新疆的青少年更深刻更直观地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