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新疆小伙返乡创业把桑皮纸玩出花样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海波
“这批桑皮纸近500张,是书画爱好者订购的,这两天就可以发货。”7月2日,在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桑皮纸文化产业园内,比拉力·图尔荪巴柯一边忙碌地清点晾晒完成的桑皮纸,一边向游客介绍制作桑皮纸流程。作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托合提巴克·吐尔地的孙子,自幼年起,他便是爷爷制作桑皮纸技艺的忠实小观众,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在日复一日地耳濡目染中悄然生根。大学毕业后,他毅然返回家乡,全身心投入到桑皮纸技艺传承中。
比拉力·图尔荪巴柯向游客介绍桑皮纸制作技巧。受访者供图
布达村被誉为“桑皮纸之乡”,这里的村民大多精通桑皮纸制作技艺。“桑皮纸不仅承载着家族的记忆,也是我们赖以为生的一项手艺活。”近年来,得益于党和政府扶持,比拉力家的桑皮纸工坊不断“升级”,桑皮纸生产效率和品质显著提升。
刚从大学校园归来的比拉力,心中既有期待也有压力:要像爷爷那样,用双手和智慧,制作出最好的桑皮纸。
桑皮纸制作是一项精细而复杂的工艺。每年初春,农民在桑树萌发新枝之际,精心挑选出合适的枝条。剥去外层表皮,只留下淡绿色的半透明内皮,这是制作桑皮纸的关键原料。“这些内皮将经历一系列繁琐而精细的工序。要先浸泡、在锅中熬煮等,以软化纤维,增强聚合力。之后,我们会用木锤反复锤捣,将粗纤维打成细腻的泥浆,这一步对于纸张的质地好坏至关重要。”比拉力说。
游客在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桑皮纸文化产业园参观。受访者供图
发酵是不可或缺的环节,捶打成泥的桑皮纸浆在容器中静静发酵,仿佛在“呼吸”,这一过程有助于纤维进一步分解,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发酵和捶打之后,纸浆被过滤并均匀平铺在模具滤网上,确保纸张的均匀和平整。随后,晾晒直至水分完全蒸发,桑皮纸会展现出特有的质感和韧性。比拉力说:“做桑皮纸很辛苦,但是看到它在手中逐渐成形时,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比拉力制作的桑皮纸韧性好、肌理感强,吸引疆内外诸多书画家用来创作,“看到画家们用我造的纸画出祖国各地的美景,我也很有成就感。”桑皮纸的质地与特性,为中国画创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材料选择,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与疆内外专家交流,我还将桑皮纸转化为各种文创产品。”比拉力介绍,桑皮纸还可以用来做剪纸、折扇、灯笼鞋垫等,这些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桑皮纸的实用价值。
墨玉县普恰克其镇布达村桑皮纸文化产业园展出的桑皮纸制品。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布达村相继建设了“桑皮纸一条街”和“桑皮纸文化园”,并成为3A级旅游景区,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比拉力还雇佣20余名村民进行桑皮纸制作演示,让游客亲眼见证、亲手体验这项非遗技艺。村民古哈尼萨·阿不都拉说:“现在是旅游旺季,每天来到产业园区参观、体验制作桑皮纸的游客有2000人,农忙时我就在家务农,也不耽误农活。”
为了进一步推广桑皮纸技艺,比拉力还开通抖音账号@和田桑皮纸传承人,用短视频记录并分享桑皮纸的制作过程,“近几年,桑皮纸的名气越来越大,很多网友会主动私信我了解桑皮纸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