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巧打“文旅”融合牌 唱响民族团结歌
2024年,哈密市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文化旅游在推动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的特殊作用,让各族群众在“吃、住、行、游、购、娱”中深刻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入脑入心入行。
6月9日,在伊吾县下马崖乡坎儿井景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玩转清泉·非遗悠长’2024年伊吾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火热开幕。
身着节日盛装的姑娘们为参与清泉劳动的人们和游客献上甘甜的泉水。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亚辉摄
上午11时许,活动正式开始。当地农牧民身着盛装,同与当地边境派出所的民警们一起清理水渠淤泥杂物、疏通渠道,穿着艾德莱斯裙的姑娘们拿着葫芦水壶为参与清泉劳动的人们和游客献上甘甜的泉水,充分展现清泉节独有的魅力。
活动现场,伴随着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充满热情的开场舞《嗨!下马崖》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相声《歌曲达人》让现场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民乐合奏《菲拉之魂》、女声独唱《生如夏花》让现场观众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世界中;杂技《力量》更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十二木卡姆》《麦西来甫》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观众深刻领略到了伊吾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开场舞《嗨!下马崖》表演现场。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亚辉摄
舞蹈《清泉韵》表演现场。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亚辉摄
甘肃游客庄众说:“节目特别精彩,少数民族朋友也特别热情。这里的气候也很舒服,温度刚好,在这儿我们一家人玩得特别开心,以后有机会还会来。”
下马崖清泉活动是全疆唯一以节水、爱水、增水,倡导保护环境的地方性民间传统节庆活动,每年一届。在这一天,当地农牧民都会身着节日盛装,手持铁锨等工具,来到泉水旁清理淤泥杂物、清挖泉眼、疏通渠道,保证泉水畅流,以劳动和载歌载舞、吃百家饭等方式庆祝节日。2007年,清泉活动被正式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现如今清泉活动更是伊吾县文旅的一张名片。
各族群众同跳麦西来甫。伊吾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亚辉摄
今年的清泉活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凸显非物质文化的魅力,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借助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民增收,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下马崖乡党委委员、副乡长周晶说:“下一步,我们将以此次清泉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各族群众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进相互了解和认同,促进民族团结和谐,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更加深入人心,全面构筑各族群众共有精神家园。”
近年来,哈密市始终把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推动全市文化事业繁荣兴盛的重要载体,着力挖掘各民族特色民俗文化,全面展示哈密优质的旅游资源和产品,不断拓展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游客在阿勒屯古街游览参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瀚麒摄(资料图片)
6月9日傍晚,各色灯笼点亮回城乡阿勒屯古街夜空,古街文艺广场人头攒动,街巷两侧互动摊点鳞次栉比,市民游客携亲伴友缓步其间,呈现一片热闹景象。古街于5月18日开街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大量游客纷至沓来。
在回城乡木卡姆研学馆里,陈列着的70余种手工艺品和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游客挑选购买。来自天津的游客董悦和朋友在路过木卡姆研学馆时,就被深深吸引。走进店里后,她认真观看有关十二木卡姆的简介,各式各样的弹唱乐器更是让她眼前一亮。
董悦说:“木卡姆有很多种乐器,装饰和造型都不太一样,特别具有民族特色,我想把这种特色文创产品带回家乡去,当做纪念。”
葫芦画传承人正在进行绘画。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瀚麒摄(资料图片)
阿勒屯村坐落于哈密市伊州区回城乡,2008年被列入第四批“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其主街道阿勒屯古街2023年入选自治区“非遗集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近年来,哈密市回城乡通过挖掘阿勒屯古街历史文化底蕴和特色消费资源,创新拓展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精心打造“剪纸、葫芦农民画、刺绣、十二木卡姆”这四张非遗名片,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亮点和历史文化特色。
伊州区回城乡党委副书记、乡长图尔荪·克热木说:“自开街以来,我们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文化旅游增收有望突破1000万元。今后,我们将持续提升阿勒屯古街文化旅游名片含金量,让回城乡更多群众因旅游致富,更多文化资源因旅游而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近年来,哈密市通过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不断丰富景区体验业态产品,围绕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民俗文化体验、民族风情体验、非遗展陈体验等多种类型,展现特色旅游文化节庆活动、丰富多彩的乡村地域文化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风貌。
六月,在巴里坤县大草原上,野玫瑰花、锦鸡儿花争奇斗艳,尽情绽放。近日,巴里坤县花园乡头道河子村锦鸡儿花海草原湿地景区,“畅游湿地草原 相约魅力花园”第三届锦鸡儿花海活动如期而至。
表演现场。巴里坤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依木古丽摄
身着“陕北大秧歌”服饰的当地农牧民群众,踩着铿锵有力的鼓点,时而豪迈舞动鼓槌,时而轻柔扭动身姿跳起“黑走马”,独具特色的花园乡振兴腰鼓拉开了活动序幕。舞蹈《辉煌中国梦》《红歌连跳》《草原花正开》舞出了各族群众的精气神,表达了各族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谋幸福的生动场景。动物模拟舞“熊舞”、舞蹈《加尔加》及小曲子《村规民约》等精彩文艺节目轮番上演,台下的观众不时响起热烈掌声,并纷纷拿出手机记录这美好的瞬间。
哈密游客赵冰说:“有些表演真的是让人非常感动,腰鼓舞表演非常精彩,这里的湿地保护得很好,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的责任和义务。”
特色美食吸引不少游客和当地群众前来品尝。巴里坤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依木古丽摄
在餐饮展示区,来自花园乡各村的村民把自家的蒸饼、羊肉焖饼子、奶疙瘩、包尔萨克等特色美食带到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当地群众前来品尝。
活动现场。巴里坤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阿依木古丽摄
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巴里坤借助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的大好时机,不断完善兰州湾子、锦鸡儿花海、冰沟宝塔等景区以及游客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景区配套设施建设,力争把锦鸡儿花海景区打造成为自治区级房车自驾重要驿站之一。花园乡党委副书记杨茹说:“晚上我们还有篝火晚会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题活动,和亲戚一起来过端午,让我们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吃上旅游饭、走上致富路。”
记者手记
近年来,哈密市加强引导重点景区突出和展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规范旅游景点导游词(解说词)、提升景区文化活动的中华文化内涵等,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业态,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抓手,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如今,吸引全国游客来哈密的,不仅是独树一帜的自然风光,各区县还将民俗文化、探险旅游、沉浸式旅游等纳入重点旅游线路,既推动当地各族群众增收,又能让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当地各族群众在共享共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中增进了解、结下友谊,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哈密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推进文旅与节庆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文旅活动创新文旅消费方式,不断扩大哈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节庆活动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效推进旅游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