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这条光荣之路要坚定走下去
● 《今日新疆》特约评论员 沈雅屏 / 文
一群穿着校服的孩子,整齐地立于旷野之上,用纯正的普通话齐声诵道:“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多年前一部纪录片里的镜头,那部片子讲述了库尔班·尼亚孜一心一意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故事。
南疆偏僻村庄里,孩子们庄严地诵读中华经典、致敬古圣先贤的那一幕动人心弦。如今,当年的小小少年郎大都升入了高等学府,像一滴水汇入江河大海一样,奔向祖国的四面八方、奔向更加美好的人生。这,正是库尔班·尼亚孜的初心与梦想。
20多年来,从克服重重困难办好国家通用语言小学,到线上线下相结合在青壮年农牧民中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国人大代表库尔班·尼亚孜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道路上步履坚定、义无反顾,从中我们不仅看到了他一心为民的“代表”本色,更感受到天山南北各族群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满腔热情。
去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毫无疑问,库尔班·尼亚孜选择的这条路光明而又光荣,值得坚定地走下去。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始,历朝历代都把使用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执政的基本策略。清代诗人施补华的诗句“巴郎汉语音琅琅,中庸论语吟篇章”,就反映了新疆维吾尔族儿童从小学习汉语的情形。语言文字相通,就能促进心灵沟通、文化认同、文明传承,促进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国范围内使用人数最多、通行度最高,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往小了说,事关个体全面发展,是实现人生梦想的阶梯;往大了说,事关铸牢中国心中华魂,是身为中国人的本分。新中国成立后立法保障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这是促进各族群众更好地融入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繁荣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必然要求。
新疆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多语言、多文种并存。各族群众如果不能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科学文化技术以及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不少障碍与难题,而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拥有了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与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在新疆,这样的故事俯拾即是:农家子弟穆萨·图尔贡是乌什县有史以来第一个考入清华大学的学生,而他正是库尔班·尼亚孜创办的国家通用语言小学第一届毕业生;帕米尔高原大山深处的姑娘帕夏古丽·克热木,在东莞打工时苦学普通话,从企业工人做到了管理岗位,还先后带领3000多名家乡群众到广东务工,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最美职工”称号……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有力证明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助力各族群众改变命运、创造幸福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也必将为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打下坚实基础。
语同音、书同文,方能人同心。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是个体成长进步的需要,更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需要。《圣经》中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上帝为了阻止人类建造通天塔的计划,将人类变成了说不同语言的群体,使人类不能沟通而相互猜忌,通天塔计划因此失败。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说明,增进理解、增强认同的一个重要桥梁就是语言文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跨地域的迁徙更加频繁而广泛,越来越多的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去国内其他省份求学、务工、经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不仅有助于边远民族地区兄弟姐妹融入现代文明,有助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更有助于增进“五个认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
库尔班·尼亚孜与新疆大学合作开发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软件从去年6月上线以来,不到一年时间,已有超93万农牧民注册。而在此之前,“网红老师”沙克拉·艾斯卡尔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网上教学课程点击量就已过亿。事实充分证明,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经成为天山南北各族群众自觉的意识和行动。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进程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库尔班·尼亚孜坚持不懈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宝贵精神,坚定不移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各族群众实现梦想赋能,为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奠基。
相关新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库尔班·尼亚孜:步履坚定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