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条长长的河
◎支喜梅
父母家的地下室存放着陈旧的缝纫机、泡菜坛、木质搓衣板,反反复复拽住我的眼球。这些老物件早已派不上用场,可母亲舍不得丢弃,它们与母亲披星戴月经历了养育子女的艰辛,一起走过漫漫岁月。
家的温暖只存放美好、不寄风霜,窗前缝纫机的“嗒嗒”声敲击出我童年的美好时光。那个买布料自己做衣服的年代,缝纫机一针一针织进深深母爱。每当母亲数着刚发的布票,在小本上计算着如何使用,我的心里便开始了甜甜的向往。我是家里的老大,当仁不让穿新衣服,第二年身体长高,短了的衣裤给弟妹穿。母亲心灵手巧,裁剪的衣裤、纤出的彩线花边……我神气地穿着新衣炫耀,收集艳羡的目光与赞扬兜回家来,缝纫机前母亲的身影是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女性固然是柔弱的,但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都扑在买洗烧煮的日常生活上。那些泡菜坛里母亲的味道伴随我们一程山水一路幸福。没有洗衣机的年代,春花秋月、夏萤冬雪,母亲的青春和时光在搓衣板上一点点耗去,从青丝到暮雪。“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而今,一家人平平安安、儿女善良孝顺,母亲说,这就是她的福气!
一个人只有历经养育子女的艰辛之后,才会明白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我的母亲与千千万万母亲一样,勤俭持家、吃苦耐劳、质朴平凡,我第一眼打量人世间时,看到的母亲就是这样的形象,早习以为常、熟视无睹,甚至觉得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可铭记。当我自己做了母亲,辛苦养育孩子,才发现从母亲晨起月落的劳作熏陶中,潜移默化获得的生活技能和品格,使我能够从容应对生活的繁杂。我和孩子无论上班还是上学,从未迟到过。在每天的灯火里做饭,从不在路边小摊打发早餐。这些母亲培养的习惯虽渺小卑微,其实也很了不起。我看着母亲的背影成长,一颗温润的心在风风雨雨的故事里日渐饱满和强大。
有一种陪伴,虽然不语,却让儿女心中安然。母亲从不走东串西,多少个夜晚,灯下我们围坐四方桌写作业,母亲就在一旁纳鞋底、做针线默默守护,最后一个关灯睡觉。无论身在何处,儿女总走不出母亲的目光。我在远方求学,那时只能鸿雁传书与家里联系。我收到的书信都是母亲的锦字,宛如母亲的目光,跟随我翻山越岭,找到人生的归宿。曾走过的每一个昼夜、每一个春夏秋冬,日子温柔得像春天。往事无痕心有痕,我在旧时光里,再寻一场爱的温暖如初——原来,生命里那么多陪伴,都需要我们用心细致地去品味。
人类的爱都是向下的,在父母眼里,孩子就是他们整个的世界。现在我也步入了老年,在异乡工作生活,时常想起母亲也是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新疆。几十年来母亲每日上班去、回家来,操心着柴米油盐,精心照顾全家人,辛勤劳作经营普通的小家庭。我并不了解母亲的内心情感和精神需求,从未站在母亲的角度,去理解她的一生。在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中国传统式家庭,情感是人最私密的活动。母爱的情分太沉重,我们不会使用明确的语言来表达,但爱意却无处不在,往往要靠彼此的心领神会。时光深处是看不见的似水流年,层层叠叠柔软的回忆里,看不见的情愫都尽数囊括。
不管我们年龄几何,只要母亲在,家就是最温暖的港湾、就是最强有力的后盾。在遥远的故乡,八十多岁的母亲还在牵挂着儿女、疼爱着孙辈。母爱是条长长的河啊,日夜川流不息!岁月悠悠,时光香馨如故,母爱如春风拂面,醉了一世红尘烟雨。我们对母亲的感恩是永恒的,对母爱的歌颂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命题。
母亲,今晚月亮很圆,我遥望着远方的云,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