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臂抖擞,出发!
◎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滑雪场,“功勋矿”、禾木村、乌伦古湖……以冰雪为媒,新时代的“冰嬉赋”推陈出新。冰与雪的“冷资源”,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眼中,是香饽饽,是刚出馕坑的热馕,他们用诚与爱谱写着一曲曲“热经济”的诗与歌。75年沧桑巨变,75年风雨兼程。顺应百年大变局新形势、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契合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我们奋臂疾呼、我们精神抖擞,在该奋斗的岁月里,要对得起每一寸光阴。站在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讲好阿勒泰的“风雅颂”,深耕书写好新时代的“冰嬉赋”。
——刘妍
一
癸卯兔年,她蹦蹦跳跳,一路疾行。或有宋代欧阳修笔下的“渐行渐远渐无书”之离愁别绪,淡淡的哀伤中多了几分美感,但她绝不是“水阔鱼沉何处问”的深闺思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2023年,新疆经济发展接二连三传来欢欣鼓舞、振奋人心的消息。10月31日,国务院印发《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发案》,11月1日,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新疆各族同胞众志成城、万众一心,誓要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一位新疆土生土长的女诗人,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向我发信,“终于等到我们了”七个字,言简意赅却饱含深情,众望所归而情深义重!新疆地理区位优势突出,“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涵盖三个片区的自贸试验区,分布在天山南北,三山夹两盆中。放权赋能,创新发展,为新一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协同创新,产业赋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因地制宜。以阿勒泰大力发展冰雪文旅资源为例,生动鲜活的一桩桩、一件件事例,无不遵循天地人最大公约数,九九归一、天人合一。
阿勒泰丰富的冰雪资源,古人对其利用,早已有之。时光荏苒,光阴似箭。聪慧的古人巧妙地将痕迹保留并记录。如岩画上古人滑雪出行的图像,快捷便利;非遗手工毛皮滑雪板,就地取材,手艺传承。固态的岩石、活体的匠人,动静结合,变的是时光岁月,不变的是人对精神世界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日月星辰、山川湖泊就是最好的见证者。中华文明的精神气质可用八个字归纳概括:重孝、亲人、贵民、崇德;基本价值以儒家文化为突出价值,显示对仁爱、礼乐价值的重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仁爱。《礼记》中强调,“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时代环境在变,礼之“体”却不变。在中华文化演变进程中,仪式感十足的具象生活化的“礼”逐渐实现并完成了超越,达到了具备普遍精神的人文主义的礼性精神。中华文明“礼”的现代性则是以“温良恭俭让”“敬让”为内核。若放在“地球村”这一范围内,“好礼”则是体现尊重其他国家和人民的行为方式,无处不在,如影随形的天人合一。
将军山、可可托海、吉克普林滑雪场,“功勋矿”、禾木村、乌伦古湖……以冰雪为媒,新时代的“冰嬉赋”推陈出新。冰与雪的“冷资源”,在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人眼中,是香饽饽,是刚出馕坑的热馕,他们用诚与爱谱写着一曲曲“热经济”的诗与歌。
二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观,既是宇宙观、自然观,也是古人的价值观。天与人,既有区别,也是统一的整体性,二者息息相关、浑然一体。天人合一观在中国现当代哲学界学者陈来认为,可以看作神话时代生命一体化思维的哲学升华,更具有二者排除对立的意义。北宋思想家、理学创始人张载极为重视天人合一思想,他认为,天人合一广义上表达为天人相通。故,天人合一观在北宋较为普遍。天与人的一致表达了统一整体的智慧,人与人、人与万物、人与自然,应成为和谐共生的整体,万物一体。
人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势必是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共赢。阿勒泰是新疆主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牧民顺应四季流转、逐水草而居的生产方式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而在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过程中,切实解决“洗澡难、住宿难、吃饭难”等问题,万物整体才更为和谐。阿勒泰散布在广袤乡野中的驿站,不但有“人”味,更多的是“情”味。牧民赶着牛羊,在第一场雪下来前必须赶到冬窝子,牛羊马驼是家当、是希望。“幸福驿站”的出现缓解了焦虑,较好地解决了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千古难题——在驿站,牧民可以给手机充电,可以做饭,可以洗热水澡、睡囫囵觉,一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热奶茶端到跟前,悬着的那颗心终于可以放下;睡前,给牛羊添把草料、给家人报个平安,头疼脑热者有医疗急救箱;遇上天气突变,可以在驿站休整好再出发……有了驿站,牧民的选择从单一选项变成了多选题,天、人、万物的整体和谐更为统一有序。
富蕴县的沙拉既聪明漂亮,也肯吃苦能干。她骑着马甩起鞭子,口中嘟囔着“呜——呜——”马儿生性散漫如落地的棋子爱四处奔跑,牛儿永远慢吞吞不温不火,有时沙拉也会着急抓狂!沙拉不但是操持能手,更是骑马、射击的冠军。活生生的一位“巾帼不让须眉”,她的小儿子快五岁了,正是黏人的时候。一见到母亲便会张开双臂,“抱抱。”沙拉一抱,瞬间儿子红通通的脸蛋上就堆满了笑容,如同一块膏药,恨不得永远贴在母亲的胸前。传统的生产方式也成为了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如今,不少邻居租货车拉载牛羊马,可一个来回要3000元左右。沙拉的全部家当运完,费用已上万。“我们舍不得花这笔钱”,沙拉说完这个决定后亲了亲儿子的额头。显然,小家伙感受到了母亲的体温,还获得了更多爱的信号,大眼睛眨呀眨的……沙拉说,这两年,阿勒泰已建成130个“幸福驿站”,以后,乡野路上不再孤独、寂寞!
三
天人合一中“天”与“人”的关系:互动、存续、感召、验证,于是有了“观物取象”之说。其“象”是“物象”,美的物象才能成为祥瑞。
古代,五种“大瑞”分别为麟、凤、龟、龙、虎,它们是最高等级的祥瑞,在起源上与天文星象密切相关。
古人在天文观察中,将标志重要农耕时间节点的星象具象化,以此奠定了祥瑞物象的认知基础。在中华文明浩瀚星辰文化中,龙就是最佳的祥瑞。如《周易·乾卦》的六条爻辞中,《彖传》所谓“时乘六龙以御天”之“六龙”,对应“苍龙星宿”回天运行过程中的时间节点,即“潜龙”位对应秋分,“见龙在田”对应立春,“或跃在渊”对应春分,“飞龙在天”对应立夏,“亢龙”对应夏至,“见群龙无首”对应立秋。许慎《说文解字》中解释“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
古人观物取象源自仰望星空,“龙”形象的形成、发展过程,就是古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结合,是其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探索心。天是古人观察的空间、起点和雏形。天与人的结合,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主、客观统一,才有了天人合一,才有了想象中的“龙”形。
中华民族以“龙的传人”自居,龙是精神图腾,也是文化标识。2024年是甲辰年,龙之年、中国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75年沧桑巨变,75年风雨兼程。顺应百年大变局新形势、适应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契合人民美好生活新需要,我们奋臂疾呼,我们精神抖擞,在该奋斗的岁月里,要对得起每一寸光阴。站在新起点上,我们一定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讲好阿勒泰的“风雅颂”,深耕书写好新时代的“冰嬉赋”。
2024,我们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