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人民调解+”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 实习记者 包洪宇 通讯员 王宏艳
近年来,阿勒泰地区始终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紧密结合地域实际,充分发挥法律顾问作用,将普法宣传贯穿始终,积极探索“人民调解+”模式,不断筑牢人民调解“第一道防线”,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人民调解+地域特色” 暖心调处促和谐
近日,在青河县萨尔托海乡的“毡房调解室”内,“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吾勒甫汗·阿特斯与村民金恩斯夫妇围坐一起,一边喝着奶茶,耐心疏导双方因家庭矛盾产生的郁结,最终成功化解这起僵持多日的纠纷。
“化解村民矛盾要讲究方法。”吾勒甫汗·阿特斯说,“请当事人来喝碗奶茶,像走亲戚一样‘拉家常’,大家才愿意说出心里话。心贴近了,矛盾自然就容易化解。”
这样贴近群众生活的调解场景在阿勒泰地区已成为常态。为有效化解各类纠纷,阿勒泰地区以品牌创建引领人民调解工作专业化,将熟悉民情的老党员、村干部、人大代表等纳入人民调解队伍,培育创建“毡房调解室”“奶茶调解室”“古丽米热调解室”等65个具有地域和人文特色的品牌调解室,建立689个人民调解委员会和92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截至目前,全地区各级调解组织共受理案件4501件,调解成功率达97.6%。
“人民调解+普法宣传” 源头治理防风险
“草原承包经营者应当合理利用草原,不得超过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核定的载畜量……”9月初,富蕴县库尔特乡司法所联合县林草局在牧区开展普法宣传活动。调解员党格力别克·阿依甫用通俗语言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规,重点阐述了草原承包经营、森林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结合牧区常见的草场纠纷、林木砍伐等案例,引导牧民通过法律手段解决矛盾和问题。
“讲解很清晰,让我明白了要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好草原和森林资源。”牧民朱马别克·马哈吾说。
阿勒泰地区以各类法治宣传节点为契机,组织人民调解员、“冬不拉”小分队和“法律明白人”前往基层,将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家常话,实现“调解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截至目前,全地区人民调解员已累计开展普法宣传450场次。
“人民调解+赋强公证” 高效解纷减成本
2024年9月,福海县司法局在综治中心设立“赋强公证”服务窗口,打造“调解+公证”一站式服务模式。针对经济纠纷类案件,经人民调解员调解达成协议但当事人无法即时履行的,在签订调解协议书后,由窗口公证处直接办理“赋强公证”,依法赋予协议中给付内容强制执行效力,以法律约束力引导当事人恪守诚信、主动履约。
“‘人民调解+赋强公证’联动机制不仅简化司法程序、提高解纷效率,也降低了群众维权成本和法律风险,为债权类纠纷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新路径。”福海县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黄新艳说。
今年以来,阿勒泰地区依托该模式,已成功办理人民调解后“赋强公证”案件270件,切实为群众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民调解+法律顾问” 专业支撑化难题
物业公司员工李先生因工受伤,阿勒泰市综治中心调解员席玉峰迅速联系法律顾问提供帮助,最终与物业公司达成支付3万元赔偿款的协议。
法律顾问参与人民调解,有效解决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法治化、专业化难题。阿勒泰地区组织各级公职律师、法律顾问共同参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从专业角度解读有关法律条款,开展风险评估、释法析理,利用法律资源助力矛盾纠纷化解。
“没想到我能这么快拿到赔偿款,真是太感谢了。”李先生在案件回访时激动地说。
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地区法律顾问共提供法律咨询14386人次,开展普法宣讲577场次,参与纠纷调解604件。
“今年,我们出台《人民调解员以案定补管理办法》,提高调解员补贴标准,鼓励退休人员和有法学法律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人民调解员,夯实人民调解基础作用。同时,以‘我的阿勒泰·我的调解故事’为主题拍摄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民调解系列故事,将调解工作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提升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效能。”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副局长于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