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白衣天使:医务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古扎丽·阿布都热西提
2025年8月19日是第八个“中国医师节”。在地区人民医院,有这样一群医务工作者,他们或是跨越千里的援疆专家,或是坚守一线的科室骨干,他们用专业与奉献诠释着“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让我们走近他们,感受医者仁心的力量。
功能科(B超室)副主任医师李玉玲在给孕期患者做四维彩超。
援疆专家篇
“把先进技术带过来,把本地医生带起来,这是我来阿勒泰的初心。”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援疆专家袁齐宏的话语朴实而坚定。于2000年7月参加工作的他,带着二十余年的临床经验与技术沉淀,于2023年5月跨越千里来到阿勒泰,成为这片土地上医疗帮扶的“播种者”。
援疆工作的日子里,袁齐宏不仅承担着日常诊疗任务,还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传帮带”上。他在查房时耐心分析病例,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分享给本地同事。他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让本地医疗力量强起来,才能真正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从繁华都市到边疆医院,环境在变,对医学的敬畏、对患者的责任从未改变。袁齐宏用脚步丈量着援疆之路,用专业与奉献架起了跨越千里的健康桥梁,让边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黑龙江省神经内科援疆专家袁齐宏在给患者做查体(神经反射检查)。
麻醉科篇
“麻醉不是‘打一针就完了’,而是从术前评估到术中监护,再到术后苏醒,全程守护患者的安全。”地区人民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迎辉说。于2001年12月参加工作的她,二十多年来始终坚守在手术台旁“隐形战场”上。
麻醉科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幕后保障”,李迎辉和同事们每天要面对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患者,从复杂的大手术到简单的门诊操作,每一次麻醉都需要精准判断、细致操作。她常说:“患者把生命交给我们,哪怕是万分之一的风险,也要尽全力规避。”
手术室外,家属的焦灼与期待;手术室内,她紧盯监护仪上的每一个数据,随时调整麻醉方案。在无影灯下,李迎辉用专业与专注,为患者编织起一道无形的安全防线。
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李迎辉给患者做全身麻醉后复苏工作。
功能科(B超室)篇
“探头下的图像里藏着健康的密码,每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地区人民医院功能科(B超室)副主任医师李玉玲手持探头,目光专注地盯着屏幕。于2007年7月参加工作的她,十八年来用一双“火眼金睛”,在方寸屏幕间探寻疾病的踪迹。
B超检查是临床诊断的“侦察兵”,无论是孕妇的产前筛查,还是内脏器官的病变排查,李玉玲都以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检查。她会耐心安抚紧张的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检查结果,让冰冷的仪器充满温度。
“每次通过图像为诊断提供依据,都是对患者生命负责。”李玉玲说。在小小的检查室里,她用日复一日的坚守,把探头化作守护健康的“利器”,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从援疆专家的千里驰援,到麻醉科的幕后守护,再到B超室的精准“侦察”,阿勒泰地区的医务工作者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坚守。他们以生命守护生命,用爱心传递温暖,是各族群众健康的“守门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让我们向所有默默奉献的白衣天使道一声:“节日快乐,感谢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