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份学生餐“可追溯、看得见、管得住” 阿勒泰地区校园食堂智慧监管全覆盖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张婷 通讯员 董世菊
切菜、烹炒、装盘……3月25日,在阿勒泰市第一中学食堂后厨,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通过监控实时投射到就餐区大屏幕,并同步传输至地(县)市场监管局的智慧监管平台。这一幕,正是阿勒泰地区345所校园食堂全面推行“明厨亮灶”工程的缩影。通过“透明厨房+智慧监管+多方共治”模式,当地构建起校园食品安全全链条保障体系,让每一份学生餐“可追溯、看得见、管得住”。
“食材是否新鲜?流程是否规范?”在阿勒泰市第一中学,验菜记录本和分级采购制度成为把好食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卡。每日清晨,值班领导、后勤人员与食堂工人共同对蔬菜、肉类等食材逐一称重、查验,记录新鲜度及质量情况;米面粮油等耐储物资实行周采周清,肉类蔬菜则坚持当日采购、当日消耗,确保食材“零库存、零积压”。
阿勒泰市第一中学后厨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菜品称重记录。董世菊 摄
“从供应商资质审核到加工留样,每个环节均建立电子台账,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该校后勤副校长哈布力·哈布力马纳甫介绍,所有流程数据同步接入“互联网+明厨亮灶”管理系统,监管部门可实时调取食材溯源信息,一旦发现问题即刻追踪处置。
智能化监管离不开专业化管理。阿勒泰地区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食堂管理人员实施“培训—考核—持证上岗”闭环管理,累计为345所学校全部配备专职食品安全总监或安全员,对考核不达标人员进行及时调整。
“责任必须到人到事。”阿勒泰地区教育局副局长赵冬阳表示,当地正通过定期巡查和平台数据监测,确保“明厨亮灶”设备在线率。
3月25日,阿勒泰市第一中学学生们正在就餐。董世菊 摄
“今天的菜咸淡合适吗?分量够不够?”在布尔津县窝依莫克镇寄宿制中心小学,陪餐负责人陈梅与学生们同桌就餐,听取他们对餐食的意见。这样的“陪餐制”已成为当地校园常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妇联代表及家长均可参与监督。
此外,各校面向社会开放“明厨亮灶”查看端口,家长通过手机扫码即可实时观看后厨操作画面。布尔津县某小学食品安全总监阿娜尔古丽·巴合提别克说:“校门口张贴的5G+智慧监管二维码,让家长变身‘云监工’,家校联动让食堂管理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