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 要的就是让群众更幸福
阿勒泰地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出炉
以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 要的就是让群众更幸福
雪都嘟/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常轶茹
衡量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不仅要看地标建筑撑起的“天际线”,还要看万家忧乐拼成的“地平线”。
日前,阿勒泰地区行政公署印发《阿勒泰地区行署关于地区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的公告》。《公告》明确,2025年,阿勒泰地区将在全面完成去年民生实事年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继续从大家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增强前瞻性、找准着力点,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就业、中小学生健康、养老、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纵观近两年阿勒泰地区确定的民生实事,在数量上“精”、在分量上“重”、在内容上“具体”,隐含着一条“变与不变”的脉络。
聚焦“不变”。阿勒泰地区连续两年将天然气利民工程、劳动者就业关爱帮扶、中小学生健康关爱、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居家社区养老、数字便民利企、城乡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科技文体惠民列入重点民生实事。体现了阿勒泰地区将民生实事作为系统工程,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持续推进、不断拓展。
聚焦“变”。今年,阿勒泰地区聚焦法治、全民健康等方面不足,开展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基层医疗机构能力提升工程和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从“补短板”到“优服务”,从“保基本”到“促品质”,既有接续奋斗,又有迭代升级,不仅让群众感受到“看得见的变化、摸得着的幸福”,更以民生“温度”标注了高质量发展“刻度”,折射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名称在变。梳理每年的民生实事,内容各有侧重,有的是兜保障之“底”,如实施家庭困难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有的是救民生之“急”,如推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提升保障,对全地区153个10千伏及以下农村电网进行巩固提升,解决线路“卡脖子”问题;有的是筑公共服务之“基”,如搭建就业供需平台破解“就业难”,件件体现了群众的实际需求。
情怀不变。对困难群体的重视和帮扶,始终不变;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幸福的理念,始终不变。民生实事聚焦的,都是最需要呵护的人。
投入力度彰显民生温度。其实,阿勒泰地区财政并不“阔绰”,可办理民生实事舍得投入,2024年投入民生领域资金173.34亿元,民生财政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6.09%。
但阿勒泰地区始终秉持“再小的民生事项,乘以60万人,都是天大的事。”
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一件件民生实事得以落地开花。多年来,阿勒泰地区上下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民生热点难点精心谋划、重点推进,为幸福“加码”、为生活“加温”,让“年年办”的民生实事“年年新”,把广大群众关心的“民生小事”办成了“温暖大事”。
是“身边小事”更是“温暖大事”
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天然气利民工程,就是解决老百姓“柴”的问题,让老百姓的“柴”烧起来更方便、更便宜。
2024年,阿勒泰地区天然气利民工程分别被列入自治区、阿勒泰地区十件民生实事。同年10月30日,阿勒泰(克拉美丽—福海)天然气利民管道建成投产,改变了阿勒泰地区依靠LNG槽车供气的历史。
今年,阿勒泰地区持续将天然气利民二期工程作为十大民生工程首项。该项目将加快推动7号阀室—福海县供气站、福海—北屯—富蕴、北屯—阿勒泰、北屯—布尔津4个支线项目建设,有效满足区域用气需求,同时解决沿线输气管道能力不足与覆盖不足的问题,惠及4个县市及兵团第十师约51万群众。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保障。
今年29岁的刘强(化名),小时候因意外导致双耳听力受损,日常需要佩戴助听器才能与人正常交流,多次尝试就业,皆因身体原因放弃。幸运的是,公益性岗位帮他脱离了困境。
2024年年初,阿勒泰市团结路街道银水路社区劳动保障专干阿依夏木·也尔肯来到刘强家中,了解实际情况后,安排其到家附近的社区从事保洁工作。
“报名、填表、提交材料,我没出家门,工作人员都帮我办好了。”刘强感激地说,“现在,我每个月有一千多元的收入,还交‘五险’,而且离家很近,方便照顾家里,我特别满意。”
“我们每年年初都会通过摸排掌握辖区群众的就业情况,对于困难家庭会特别关注,一般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帮扶。”阿依夏木·也尔肯表示,通过公益性岗位托底政策以及“大数据+铁脚板”帮扶模式,帮助困难人群就业。
2024年11月21日,“送政策 送岗位”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现场 退役军人正在咨询岗位情况。实习记者 王景鸿 摄
阿勒泰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洋说,今年,我们继续开展劳动者就业关爱帮扶行动,紧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任务,从政策引领到服务创新,从技能培训到平台搭建,以实际行动书写就业工作新篇章。
解决好养老需求,既是“民声”所向的必答题,也是“国计”所系的重点事。
今年,阿勒泰地区将对1个县级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进行改扩建,为全地区200户经济困难失能、部分失能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提供每年不少于36次居家上门服务,引导更多专业优质资源投入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对全地区有意向的42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生活设施进行适老化改造。阿勒泰地区民政局党组书记郭江南介绍说:“我们要用一个个‘小而美’的暖心项目,化解广大老年人的‘养老焦虑’。”
阿勒泰地区素有“金山银水”之称,是新疆重要的畜牧业大区之一。直到今天,阿勒泰牧民仍保留着春夏秋冬四个牧场。2024年,阿勒泰地区春季转场牲畜超过220万头(只)。
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克尔达拉村村民和家人在新盖的牧民越冬放牧点生产用房(居住)里。哈巴河零距离提供
2024年,阿勒泰地区将推动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提升保障列为十件民生实事,新建越冬放牧点住房3282座、棚圈126座、水井139眼,修缮牧道超700公里,规范运行幸福驿站服务体系,冬牧场有效载畜期延长45—90天。
在福海县齐干吉迭乡赛克露村,因为有了幸福驿站,牧民哈依沙·黑扎提再也不用担心转场“洗澡难、住宿难、吃饭难”。
群众呼声就是努力方向。今年,阿勒泰地区将实施城乡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程列为十件民生实事。加快城市燃气、供热、供排水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解决群众关注的城市地下管道泄漏、运行不畅、效率不高等突出问题。持续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解决乡村区域配网设备重过载、低电压、供电能力不足问题。实施通信覆盖工程建设,重点对自然村、牧区、小区、电梯及地下停车场等无良好信号覆盖区域进行覆盖,全力保障各族群众生产生活通信优质顺畅。持续完善农村自来水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行农村供水“3+1”标准化建设和管护模式,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满意度。同时,持续推进农村供水水源保护与水质监测,进一步提升偏远散区域农牧民饮水安全。
地区加强通讯基站建设,开展优化和扩容通信网络等一系列工作,以“信号满格”赢得群众满意。实习记者 王景鸿 摄
办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事,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鲜活体现,是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关系群众利益,关乎百姓幸福。
梳理2025年阿勒泰地区确定的十件民生实事,从解决“就业难”,到提供“养老暖”,从治理“基础设施堵”,到承诺“居家社区养老顺”,每一项举措都紧扣群众急难愁盼,每一笔投入都彰显为民初心,每一件事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实事。
这座城市正用实际行动向老百姓作出郑重承诺:有诺必践,一诺千金!
是“愿景图”更是“实景图”
增进福祉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改善民生贵在“日拱一卒”的实干。
今年,阿勒泰地区确定的十件重点民生实事,同样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对百姓反响好、呼声高的事项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对百姓反映强烈、热切期盼的事项及时跟进、谋划落实。
“在民生实事事项征集确定工作中,我们精心做好‘加减法’,目的就是将‘群众期盼’与‘政府能做’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人民群众所需、所盼、所忧之事办好办实。”阿勒泰地区行署发展研究中心刘栋介绍,今年的民生实事项目持续聚焦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的项目,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农业转移人口、困难就业群体,分别提出与需求相匹配、与规模相适应的细化支持措施,总体注重新事新意、凝聚合力、内涵提升、软硬结合。
12月2日,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工会驿站正式对外开放,为附近的美团外卖配送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提供了一个遮风挡雪、休憩放松的好去处。记者 董世菊 摄
办好民生实事贵在“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要求我们既要办好眼前的事,又要管好长远的事;既要让广大群众在短期内受益,又要发挥常态化效应。比如,城乡老旧基础设施更新改造问题,就是按照从通讯覆盖、电网架设向良好信号覆盖、供电可靠转变的思路,一步步推动城乡基础设施由“保基本”向“高品质”升级。刘栋说,“对一些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阿勒泰地区各有关部门将建立长效推进机制,下足‘绣花’功夫,倾注‘工匠’精神,一件接着一件、一年接着一年办实办好。”
办好民生实事,贵在用心、重在落实。近年来,阿勒泰地区探索建立十件民生实事工作推进机制,塑造形成了地县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动各项实事落实有条不紊。“作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幸福工程’,我们将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最大限度发挥社会效益,让一个个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图’真正变成幸福生活的‘实景图’。”阿勒泰地区民生实事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人表示。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2025年,阿勒泰地区将继续坚持人民至上,聚焦民生实事,以担当解难题,以实干破瓶颈,一件接着一件办,办理一件成一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阿勒泰不断书写着民生发展的新篇章,也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