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艳芳:边境线上的一缕暖阳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世菊 通讯员 李铭骥
3月6日,新疆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会议室内掌声如潮。毛艳芳站在台上,指尖轻轻抚过“十佳优秀警嫂”奖牌;她的丈夫——富蕴边境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成站在身旁,眼角泛着欣慰的光。
从青河县到富蕴县,她用了17年时间,将自己变成边境线上的一缕暖阳,将“小家”的温情与“家国”的使命紧紧相连。
2008年4月,新婚不久的毛艳芳第一次走进刘成所在的派出所。营区宿舍陈设简单,床铺简单到只有一床褥子和军被,民警们常年在风雪中巡逻,脸上留下了被寒风刮红的痕迹。
“他们背井离乡守在这里,我就是他们的亲人。”从那天起,毛艳芳只要有空就会炸一锅馓子、做一些沙琪玛,送到派出所给民警们解馋。她还把手机号留给每个人:“有事随时找嫂子!”日子久了,“嫂子”的称呼渐渐变成“姐姐”。
民警小张胃病发作,她连夜熬粥送到宿舍;新警小李想家,她陪聊到深夜;逢年过节,她张罗着包饺子、煮汤圆。2015年冬至,毛艳芳专门开车将提前煮好的饺子送到刘成负责的执勤点,外面刮着寒风,屋里吃着热乎的饺子,民警们红了眼眶:“有姐在,这儿就是家。”
2020年12月,刘成调任富蕴边境管理大队,毛艳芳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留在青河。夜里,儿子常抱着刘成的照片抽泣:“爸爸什么时候回家?”她搂着孩子,翻开手机里的戍边视频:“你看,爸爸和叔叔们正在修‘看不见的长城’,他们保护着我们呢!”2022年10月,毛艳芳做出艰难决定,辞去青河县纪委的工作,调入富蕴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孩子需要爸爸,他也需要我。”新单位报到第一天,她在备忘录上写下“驻地27名民警家属联系方式”“小张母亲腿疾独自生活,需定期帮忙拿药”“小刘的妹妹开学可以一起接送”……这些琐碎的条目,成了她“幸福台账”的第一页。
到富蕴后,毛艳芳发现许多民警因戍边任务重,难有机会解决个人问题。她翻出磨旧封皮的笔记本,仔细记录:“崔海晨,浙江人,爱看书,性子慢热”“伍进刚,湖北人,幽默,喜欢打篮球”……2023年,她组织开展警地联谊活动,一年后,三对新人喜结连理,浙江民警崔海晨在警营里举办求婚仪式;伍进刚和库尔特乡政府干部小吴的婚纱照,被毛艳芳郑重夹进“幸福台账”。她还联合27名警嫂成立“警嫂服务队”,谁家老人住院、孩子上学,她们第一时间顶上去。“有嫂子在,我们在一线戍边心里踏实。”来自安徽的民警潘牛勇感动地说。
每年除夕,毛艳芳都带着孩子到大队陪民警过年。2025年春节,她和警嫂们烤了一大袋子点心,孩子们用彩笔在纸上画满“平安”字样。值班民警小赵吃了一口点心,咧嘴笑着说:“吃了姐做的点心,真不想家了!”儿子在日记里写道:“我终于明白,爸爸和叔叔们就是‘长城’的一块块砖,守护着我们的平安。”
领奖当晚,毛艳芳在“幸福台账”里添了三张新婚民警的合影。本子扉页上,她多年前写下的那句话依旧清晰“警嫂不光是家庭的后盾,更要是这条边境线的温度。”刘成常说,妻子是大队的“编外教导员”。而毛艳芳只是笑笑,继续往大队送刚出锅的馓子。她的手机里存着300多条民警家属的短信,备忘录更新到第127页。
边疆的风吹过,卷起她的衣角,也吹散了那些无人知晓的艰辛。在这里,一名警嫂的坚守,早已化作山河岁月里最绵长的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