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阿勒泰,滑一场酣畅淋漓的雪
“刺激,太刺激了!”
在阿勒泰市区旁的将军山滑雪场,一名滑雪爱好者刚刚完成了一轮单板俯冲,面对提问,他的兴奋劲儿尚未褪去。
他告诉南方+记者,从高处一路冲下来,全然不顾零下十几度的寒风,这就是滑雪的魅力。
一名雪友站在滑道顶端正准备滑雪。 南方+ 葛政涵 摄
一部《我的阿勒泰》,带火了新疆旅游,更带火了阿勒泰的夏天,而当冬季来临,滑雪爱好者们背着雪板,从全国各地涌入阿勒泰的各大滑雪场,“中国雪都”令人着迷。
前段时间,南方+记者受邀来到阿勒泰地区,参与“热雪新疆”采访活动,走访了阿勒泰市、青河县、富蕴县的多个滑雪度假区、旅游区。
从将军山到青格里狼山,再到可可托海,冰雪盛宴徐徐拉开。
冰雪魅力吸引八方客
上板、落叶飘、换刃、推坡、俯冲、飘逸S弯、完美刹停……隆冬时节,这样行云流水的滑雪场景,反复在阿勒泰的各个滑雪场上演着。
在可可托海滑雪场,一名雪友俯冲而下,飘逸过弯。 南方+ 葛政涵 摄
阿勒泰与滑雪有着不解之缘。
这里地处北纬45°~47°,冬季湿润且雪季长,有着“中国雪都”之称。这里曾经发掘出一幅古人滑雪狩猎的岩画,是目前世界上已知关于滑雪的最早记载,所以也被称作“人类滑雪起源地”。
通过持续投入,阿勒泰地区陆续建设了9家滑雪场,正在打造国际著名冰雪产业大区。
始建于2019年的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便是其中之一。整个度假区已建成27条、65公里的雪道,树林、天然U槽、大白坡、蘑菇林、大小狼王野雪区等天然地形丰富,还拥有高差222.31米、最大坡度71.28%的黑钻道。
“我们这里雪期最长能到8个月,从10月份开始持续到第二年5月底。”可可托海国际滑雪度假区常务副总经理冯凯表示,长达240余天的时间跨度,从全国范围来看都是最长的。
雪场是雪友们驰骋的“疆场”。南方+记者在现场看到,从专业赛道到新手区,从登山魔毯到高空缆车,总是挤满了跃跃欲试的雪友和各色各样的滑雪板。
“我们在这玩了半个多月了,打算过了元旦之后再回家。”来自广东的张先生和女友已是连续第二年到阿勒泰滑雪,他说,自己在滑雪场经常能遇到同样来自广东的游客。“广东游客的口音很好辨认,另外还有四川来这里的也特别多。”
正如张先生所说,不少南方省份的雪友慕名而来,其中还有一些极限运动爱好者。
“我以前是玩BMX(小轮车)的,后来改滑雪了。”来自四川的田先生专门购买了阿勒泰推出的“泰滑卡”,打算多玩一段时间。不满足于普通滑道的他,一直在专攻“大小狼王”等高难度滑道。“来这里主要就是想玩小树林。”
来自宁夏的余默更加资深一些,他是可可托海滑雪场建成后的第一批雪友,每年都会来滑上一整个雪季。“这个雪场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好的,对雪友们特别照顾,这里开业我就会来,直到停业我再走。”
在将军山滑雪场,不少雪友慕名而来体验滑雪的畅快。 南方+ 葛政涵 摄
雪场以外,同样精彩
太阳即将落山,晚霞与雪山交相辉映,在将军山滑雪场的山顶上,一场“落日派对”正轰轰烈烈地举行着。
夕阳西下,将军山滑雪场被晚霞包围。 南方+ 葛政涵 摄
“跟着节奏跳起来,三——二——一!把爱留在将军山!”
随着DJ的呐喊鼓动,舞台下身着五颜六色滑雪服的雪友们,大家随着电音的节奏一起摇摆、跳跃,不时还开起火车长龙。
尽管日暮时分气温已逼近零下20℃,但激情活力的氛围驱散着严寒。
落日派对正在进行中。 南方+ 葛政涵 摄
“这么美的美景,必须用音乐和新疆人的热情来陪伴所有的游客!”落日派对主理人刘雨自己就是一名资深雪友,她告诉南方+记者,自己原本只是打算到将军山滑雪场开家酒吧,但实地调研后发现,在这里滑雪的年轻人非常多,于是就想到了电音派对。
经过一年多的运营,落日派对已经成为将军山滑雪场的一块“招牌”,让雪上欢乐尽情延伸。将军山滑雪场还开辟了夜场滑雪,相比白天的速度与激情,夜幕降临后,雪场在灯光的照耀下,氛围更加炫酷。
滑雪是冰雪旅游的重头,但并非全部。在雪道之外,自然风光、野生动物、娱乐派对、文创礼品,都是阿勒泰的招牌。
在青河县 青格里狼山国际滑雪场附近不远处有一座“西北狼园”,300多匹狼驰骋在园区广阔的雪地里,给了游客们近距离接触狼的体验。
图为青格里狼山度假区,西北狼园的狼群。 南方+ 葛政涵 摄
这里还有一只特殊的狼,只见它被工作人员牵着走出狼圈,游客可以直接上手抚摸,还能与它拍照合影。因为从小被喂养、驯化,所以它像一只大狗一样温顺,在《我的阿勒泰》里,它还作为“动物演员”参与其中。
“我们这个园区有展厅,有繁育区和观光区,还有救助站。”西北狼园一位负责人介绍。除了我们自己繁育的狼群外,当地政府和林业部门也会把在野外发现的受伤动物送到这里救助,康复后再放生。
而在富蕴县,冬日的可可托海镇宁静而祥和。在当地倾力打造的旅游文化综合体“可可托海三号院”内,一家名叫“可可托海的梦”的非遗度假酒店引人注目。
这里的客房装修融入了各式各样取材于新疆的非遗元素,还提供了彩鞠、地毯、桑皮纸、哈萨克刺绣等特色非遗产品售卖。酒店的创始人邹永萍也是彩鞠艺术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我希望把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让新疆的文化呈现在游客能看到的每一处空间。”邹永萍说。
“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北京冬奥会之后,冰雪运动迅速普及,冰雪消费深入人心。从哈尔滨到长白山,从崇礼到阿勒泰,一个个冰雪旅游胜地正在崛起,共同支撑着冰雪经济和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显示,2022—2023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为3.12亿人次,而在2023—2024冰雪季,我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已经达到4.3亿人次,旅游收入5247亿元。
图为可可托海滑雪场,一名雪友正在滑雪。 南方+ 葛政涵 摄
这已远远超过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而报告还预计,正在进行的2024—2025冰雪季,冰雪休闲旅游人数有望突破至5.2亿人次,旅游收入有望超过6300亿元。
就在几天前召开的2025冰雪旅游发展大会上,阿勒泰地区还成功入选“2025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在以冰雪经济为代表的全域旅游承托下,今年前11月,阿勒泰共接待907.1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1.76亿元。
吃上“旅游饭”,特别是吃上“冰雪旅游饭”,在阿勒泰体现得淋漓尽致。
阿勒泰冰雪资源丰富。 南方+ 葛政涵 摄
“这段时间,可可托海雪场每天都会迎来3000多名游客。”冯凯表示,滑雪场成功带动了周边牧民的就业,还带动餐饮、酒店等各个方面业态的发展。
余默在享受滑雪乐趣的同时,也在周边进行着市场考察,他告诉南方+记者,自己原本就是从事餐饮酒店行业的,现在也打算在雪场附近建一所酒店,把爱好和事业结合起来。
邹永萍的非遗文化酒店,同样是冰雪旅游的受益者。酒店客房时常处于满房状态,营业收入可观,非遗产品的年销售收入也有90多万元。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2024—2025全国冰雪旅游精品线路》,阿勒泰也是“‘大美新疆·北疆雪谷’”冰雪旅游精品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与规划系主任陈钢华认为,这条线路突破了传统的冰雪旅游吸引物(滑雪场、冰雪节庆活动、冬季民俗、冬季温泉等)的范畴,凸显了“新疆是个好地方”的整体目的地品牌形象。
“各地冰雪旅游发展应更进一步纳入整体视域的冬季旅游理念和冰雪旅游理念,因地制宜地实现冰雪主导的产业深度融合。”陈钢华说。
南方+记者 葛政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