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杨自治:语言赋能 文化铸魂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胡俊秀
在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解放路社区,有一位78岁的老人,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翻译的力量,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理解,他就是原地区民宗委党组书记、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杨自治。多年来,他坚持做维护民族团结的表率,时常与各族朋友交流交心,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行动践行着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杨自治与妻子合影。
“只要身体可以,我每天都坚持看报学习。”杨自治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我多年做翻译养成的习惯。学习是最好的‘战斗武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保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党的忠诚。
阿勒泰市解放路街道解放路社区干部韩彩虹说:“杨老是出了名的爱学习,家里一摞摞笔记本记录着学习心得、日常见闻、重要词语解释等。”
杨自治出生在阿勒泰市红墩镇“户儿家”,他从小就与哈萨克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的小伙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久而久之,他不仅对少数民族俗语、谚语信手拈来,其文字表达更是炉火纯青。
196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杨自治获得了一份翻译工作,这成为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从邮电所接线员到机关专职翻译,从普通干部到优秀共产党员,再到翻译科科长、民宗委党组书记,杨自治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凭借一股韧劲,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蜕变。
“翻译工作成就了我,让我由一名放牛娃转变成党的干部。”杨自治感慨道,“在翻译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魅力。”他深知,翻译是一门科学,只有热爱才能全力以赴,准确地将表达者的意愿转换成受众都能接受的语言。
在上世纪80年代,语言的交流离不开翻译。当时,阿勒泰地区所有会议都是同步翻译,各种文件必须有两种文字的版本,时间紧、任务重是常态。杨自治担任翻译科科长期间,带领大家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总能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他与四任地委书记、两任地区行署专员共事,经常跟随领导下县调研,与一线少数民族同志交流,这些经历让他学到了很多翻译技巧。
后排左一是杨自治。
1985年7月,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在阿勒泰视察时,杨自治担任会议同声翻译一职。他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平实易懂的翻译风格,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一致好评。“给中央主要领导当即席翻译,我是阿勒泰翻译工作史上第一人。”回忆起这段经历,杨自治自豪地说。
担任阿勒泰地区民宗委党组书记期间,杨自治高度重视民族问题和民族工作,积极探索符合阿勒泰实际的民族工作方法,坚持和督促各民族干部相互学习语言,坚持重在平时、重在交心的工作方法,赢得了各族干部群众的信任和赞誉。1996年5月,他被评为“阿勒泰地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地委、行署表彰。2005年,他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左一为杨自治。
如今,虽然年事已高、疾病缠身,但杨自治依然坚持每天读书看报。“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运用,在运用中了解原理,在了解中不断加深记忆。”他说,因为工作,他和很多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结成了一生的挚交。
从懵懂少年到古稀老人,杨自治一步一个脚印,为阿勒泰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增添了一抹抹亮丽的色彩。杨自治说:“各民族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才能过上幸福生活,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