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 | 达木:茫茫戈壁里的贴心人
阿勒泰新闻网-阿勒泰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董世菊 通讯员 金磊鑫
五个村、两个民警、一个中心警务室,治安管辖范围约1.2万平方公里,这就是民警达木·阿力哈别克的工作范围。
达木是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吐尔洪边境派出所霍斯阿热勒村中心警务室民警。多年来,他一次次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开展纠纷调解、救援等工作,获得辖区群众的一致认可,被称为“茫茫戈壁里的贴心人”。
群众的事,桩桩件件无小事
从富蕴县城出发,驱车83公里,来到吐尔洪乡霍斯阿热勒村中心警务室。“这里地广人稀,80%都是戈壁,辖区覆盖富蕴县四乡两镇,每年春季牧民转场时,大量务工人员也会聚集于此,最多时有上万人。这期间,我们平均每天出警两次,多时一天七八次。”达木说。
“这块草场本来就是我的,我在这里放羊多年,怎么能说是你的呢……”“怎么就成你一家的了,明明还有我的一半,这几年一直被你占着……” 2023年8月的一天,吐尔洪乡喀拉吉拉村村民热某和尼某因草场权属问题争执不休,村干部多次调解均未达成共识。达木在了解了事情原委后,便召集“邻里和事佬”共同商量如何为二人“话恩怨、解疙瘩”。
调解初期,二人各抒己见、互不相让,也不愿接受调解。达木和“邻里和事佬”采取“一对一、背靠背”方式分别谈心,倾听双方诉求。待二人情绪稳定后,达木趁热打铁向二人讲法律、讲政策、讲道理,引导双方抛开成见、相互包容,不为“一亩三分地”而伤了和气。
经过多次调解,双方终于放下往日怨怼,自愿签订调解协议,并表示在以后的生活中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签名落笔的那一刻,二人心中那堵“心墙”随之消弭,多年的矛盾积怨得以化解。
达木说:“警情多种多样,邻里纠纷、牲畜丢失……对辖区群众来说,桩桩件件无小事。促进邻里和谐,我们责无旁贷。”
彻夜奔波 戈壁滩上的“救援队”
今年7月7日18时许,吐尔洪边境派出所接到群众吕某报警称,自驾车辆在戈壁滩上迷路,需要民警帮助。
接警后,吐尔洪边境派出所本着属地管理原则立即通知霍斯阿热勒村中心警务室民警出警。此时的达木和同事周思韩正准备吃晚饭。接到任务后,两人放下碗筷,迅速联系周边友邻单位组成救援小组,准备好救援装备和物资后,立即驱车前往事发区域寻找被困人员。
由于被困人员身处“南戈壁”无人区,信号时有时无,无法确定其具体位置,搜寻车辆只能朝着大概方向前进。
“你怎么样了?我们来了,再坚持一下……”路途中,达木通过电话“连珠炮”式安抚着被困人员情绪。最终,经过8个多小时不懈努力,终于在次日凌晨1时42分找到了被困人吕某。经过简单补给,达木等人又耗费3个多小时才将吕某带出无人区并妥善安置好。
像这样的出警,对达木来说已是家常便饭。14年来,霍斯阿热勒村中心警务室救助人员500余人,也因此,民警们又有了一个新称谓——戈壁滩上的黄金救援队。
扶贫帮困 群众眼里的“贴心人”
达木常说:“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们要经常和辖区群众打交道,大家一定要搞好团结,共同促进辖区各项工作开展。”
辖区里有一对老人,他们的孩子都在外地打工,老两口靠着低保金维持生活。2020年3月,老人家里的电路因年久失修导致断电。达木得知这一情况后,迅速协调供电所员工帮助老人把家中的所有电路重新整修一遍。打那以后,达木就与老两口结下情缘,并经常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达木说:“当做好事成为一种习惯、知感恩变成一种意识,咱们的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达木先后帮扶过13名群众,达木经常为他们送去面粉、大米、清油等生活用品,并与他们拉家常,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服务”的铮铮誓言。
多年的出警经验,让达木对做好群众工作得心应手。他认为,只有把自己的身段放低,老百姓的信任度才会高起来。为人处世一定要真诚,要用真心换真情。
达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15年来,他先后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先进个人,多次被阿勒泰边境管理支队评为“优秀基层民警”,并获得5次嘉奖。与这些荣誉称号相比,达木更喜欢老百姓叫他“茫茫戈壁里的贴心人”。他说:“这一称谓最能体现霍斯阿热勒村中心警务室存在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