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谈铸牢 | 杰恩斯·哈德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共建共创美好未来
阿勒泰地区居住着汉族、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等42个民族,总人口66万余人。长期以来,阿勒泰地区各族人民风雨同舟、相互依存、团结奋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阿勒泰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十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细化措施、压实责任,切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贯穿到各项工作中,推动阿勒泰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学深悟透中筑牢思想之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深入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重大判断,充分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意义。深入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总体要求,把这条主线贯穿于各项工作全过程。深入理解“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战略任务,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建设美丽新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深入理解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新疆民族工作,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全面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重点要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一方面,讲尊重差异,是要包容多样,但不能人为添加扩大差异,不能把差异性变成“隔离墙”和阻碍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绊脚石”。另一方面,在增进“五个认同”(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增强“三个意识”(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方面坚决不能有差异。其中,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深刻认识新疆各民族文化扎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在中华文化浸润中得以保护、发展、开拓和创新的史实。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族人民共同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创造中铸就新繁荣,在文化进步中取得新发展,不断增进文化认同。
交往交流交融中稳固团结根基
共同守护千里边防,形成了各族人民生死与共的使命担当。阿勒泰地区与蒙古、哈萨克斯坦、俄罗斯3国接壤,边境线长占全疆的近五分之一。各族人民有着保家卫国的光荣传统,吉木乃县萨尔乌楞村全体村民世世代代守护着祖国16公里的神圣边境线,被誉为“中哈边境第一村”。马军武和妻子以哨所为家,风雨无阻地从事巡边、守水、护林任务,创造了20多年未发生一起违反边防政策和涉外事件的纪录,以对祖国的无比忠诚,履行着“一生只做一件事,我为祖国当卫士”的铮铮誓言。
共同践行爱国奉献,造就了各族人民荣辱与共的使命担当。解放战争时期,阿勒泰各族人民捐献骆驼、牛、羊等物资,用自己对祖国的赤诚和热爱,为新疆和平解放贡献了力量。可可托海“三号矿脉”为国还债,各族职工以坚韧不拔之志挺起祖国脊梁,形成了“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国争光”的可可托海精神。“雪都女孩”中国越野滑雪队运动员迪妮格尔·衣拉木江在全世界数十亿人的瞩目下点燃北京冬奥主火炬,充分展示了“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也充分体现了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同向同行的家国情怀。阿勒泰各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共同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共同汇聚起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磅礴伟力。
共同促进民族交融,各族人民休戚与共。“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阿尼帕·阿力马洪抚养4个民族19个儿女,用爱撑起多民族大家庭;“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旺源集团董事长陈钢粮使骆驼从“沙漠之舟”变成了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之舟”“致富之舟”,成为了草原牧民致富的领路人;集中反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户儿家”文化(“户儿家”始于1861年,已有百年历史,是指当时从甘肃、陕西、山西一带迁徙至新疆阿勒泰市红墩镇阔克萨孜村一带的40多户汉族农民。“户儿家”是哈萨克族牧民对这40多户汉族人家特有的称呼,又被称为“老四十户”)成为阿勒泰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民族团结典型。阿勒泰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甘共苦,形成了许多宝贵的民族精神,代代相传。
共同推动繁荣发展,筑牢了各族人民命运与共的时代担当。阿勒泰地区已创建自治区级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6家,荣获自治区级以上民族团结模范集体56个、民族团结模范个人99人。打造可可托海干部学院、白桦林景区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主题公园34个,率先设立地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心。阿勒泰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唇齿相依,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成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有形有感有效持续推进探索实践
回顾过往,阿勒泰的历史演进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生动实践。面对未来,我们将在有形有感有效上持续发力,引领地区各族干部群众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建设美丽新疆贡献阿勒泰力量。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团结奋进阿勒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完善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加强干部队伍和基层组织建设,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基层宣传到位、民族工作在基层落实到位。
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人心归聚阿勒泰。始终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进“五个认同”。立足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视角,持续挖掘可可托海“三号矿脉”、布尔津中苏航运纪念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团结、军民互助、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领域典型人物和故事,进一步织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
依法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打造平安法治阿勒泰。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持依法化解风险隐患,不断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安全保障。坚持把依法治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保持依法严打高压态势不动摇,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机制,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打造繁荣发展阿勒泰。以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为指导,锚定自治区党委战略定位和目标任务,加快绿色矿业、旅游等产业和口岸经济发展,全力申创中国阿尔泰区域(阿勒泰)国际先导区,举办环阿尔泰山运动会、环阿尔泰山国际合作论坛,持续巩固各族人民繁荣富裕、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着力建设各族群众美好生态家园,打造美丽宜居阿勒泰。立足地缘优势、资源优势,加强森林、草原、湿地、水生态系统保护与治理,构筑生态安全格局。同时,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创建工作,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夯实生态之基。
积极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打造和谐幸福阿勒泰。全面落实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旅游促进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将“滑雪骑马踢足球”“青少年心向北京工程”作为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载体。持续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力度,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持续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及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深入挖掘、培育一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不断优化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共建共创美好未来。
(作者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勒泰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