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母亲:可可托海,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在可可托海镇有这样一批可敬的矿山母亲,她们舍小家,顾大家,年轻时候为矿山建设奉献了青春,而年迈了还在为矿山分担解忧,矿山母亲在那艰苦的条件下,她们曾经一直在战斗着,为她们的青春谱写美丽壮歌。
行走在可可托海地质陈列馆,过去一幕幕生产场景不断浮现在眼前,从这里可以呈现出可可托海镇文化东路社区爱心妈妈协会的前世今生和存在的价值。
矿山母亲们是五六十年代的一批批女青年、女学生、女工程技术人员是听从祖国召唤,从祖国的天南海北,四面八方,先后来到可可托海。在矿山每一个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与天斗、与地斗、与岩石峭壁斗、与严寒酷暑斗的真实场景一幕幕如今还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充分展现舍小家顾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当时的矿山母亲们分别在八七选厂、宝石队、云母板,服务公司、车队、矿务机关、电视台、托儿所、技校、机械厂、基建队、电厂、医院等各行各业上工作。矿山建设中,对用工标准是有苛刻条件的,只有少量的工作岗位提供给妇女,由于女性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工作中她们要付出比男同志倍数的辛苦,她们不仅要完成各自的生产任务,还要担负起一个家庭、一个妻子、一个母亲的责任。经常是晚上回家把老人和孩子安顿好,孩子之间相互照顾或者留给老人甚至锁到房子中。大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家里的事再大也不能影响公家的事,继续奔赴劳动现场,完成工作任务,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工作之余大家还经常共同围坐在一起学习毛主席语录,为自己充电。矿山母亲们以普通人的崇高和劳动妇女的坚韧,齐心协力,克服困难,辉洒汗水,奉献青春,带着儿女们度过了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与他们的父辈们一道,为新疆稀有金属工业作出了平凡而伟大的贡献。
现在这些矿山母亲都已陆陆续续退休了,但她们依旧关心着矿山,发挥着余热,她们用实际行动教会了我们如何爱国,担当,奉献。矿一带,矿二代矿山母亲退休之后没有忘记困难群众,2012年1月成立可可托海镇文化东路社区爱心妈妈协会,把他们的爱心传给困难群众、学生及大病家庭,刚开始组建10名矿山母亲起步,2013年增加到83名、2014年137名、2015年158名,2019年176名,协会里年龄最大的95岁高龄、最小的30岁、99%以上都是企业退休职工的矿山母亲,协会内有汉、哈、维、回、塔5个民族,也可称谓民族团结的典范。一些母亲离开可可托海,她们无论在内地,乌鲁木齐、阜康、富蕴等其它地区,但是一直把爱心留在可可托海,积极参加爱心妈妈协会,都默默的关心和支持协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给予物品和资金支持。
文化东路社区爱心妈妈协会在镇党委、政府、稀有公司、妇联组织,社区“两委”班子的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得到了各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秉承爱心精神,以开展更为广泛的志愿服务为抓手,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发挥了在人道主义领域的救助作用。
目前,协会不仅仅只是帮扶和救治,它已经悄悄的和社区的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弥补了社区工作的一些短板,成为社区的文艺宣传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治安巡逻队、志愿者服务队、信息员,已成为社区工作的坚实后盾。
2012年至今,爱心妈妈协会开展“爱心妈妈救助行动”帮助220名家庭困难学生,助他们完成学业,帮助包含低保户、孤寡老人、残疾人、困难单亲家庭、大病家庭等190个家庭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各项大型活动80余次。目前爱心妈妈协会的慈善捐款累计已205350元。其中社区民族手工织地毯专业技术干部巴哈尔古丽自制作了6块地毯,爱心妈妈协会会长比海霞等老人亲自制作了55只地毯,并只制作民族服装210套,网上订做的提包500个。销售这些产品所得收入全部纳入爱心协会基金,她们的精神,她们的爱心鼓励更多妇女同胞加入了她们的团队,2019年5月份到至今,比海霞奶奶绿色产品做出了2900公斤酥油,3700公斤奶疙瘩,出售后德到的收入以捐款的形式补助了困难家庭,所以这些善举受到了辖区各族居民的一致好评。
(通讯员 傅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