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牲畜品种改良 提升畜牧业增收效益
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提升畜牧业增收效益
哈巴河县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主任 巴合提·卡玛太
近年来,哈巴河县把牲畜品种改良工作作为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畜牧业的突破口,建立引进、繁育、推广体系,进一步加快传统畜牧业的改造提升和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截至2019年6月,该县牲畜最高饲养量513915头(只),其中:牛189045头、羊294612只、马26601匹、骆驼2109峰。
哈巴河县把推进牲畜品种改良作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积极引导农牧民转变逐水草、随季节转场放牧的养殖方式,大力推进舍饲圈养,加快牲畜品种改良步伐,按照“小畜换大畜、大畜换优畜、减畜不减收”的工作思路,制定下发《哈巴河县优质品种牛养殖贷款实施细则》《哈巴河县良种牛引进监督管理办法》,充分发挥金融支撑作用,大力推广适应该县自然气候条件、有发展前景的良种牛、阿勒泰羊,通过农区以冻精冷配为主、牧区以牵引配种为主、国外引进优质冻精(主要用于合作社、养殖大户)、自繁自育等方式来,全面提高牲畜良种覆盖率。并对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进行大力扶持。2019年,哈巴河县出台政府1号文件,明确惠民政策,其中包括引进种公牛100头,每头补助5000元;引进揉草机100台,每台补助6000元;引进种公羊20只,每只补助4000元,切实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截止到目前,扶持农牧民引进良种牛1380头,发放良种牛引进贷款1850余万元。通过前期调研协商,打通内蒙古科尔沁等地良种牛引进渠道,引进100头良种牛,后期计划再引进1000—1500头,牛良种率已经达到80%以上。同时投资12.8万元引进32只萨福特种公羊,大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提高种公羊利用率,对养殖合作社、家庭牧场进行经济杂交,计划完成10000只经济杂交冬羔配种工作。哈巴河县牲畜品种改良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在经过多次调研后,该县畜牧业工作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畜牧业循环可持续发展,受自然条件制约。草原畜牧业增收难度逐年加大。存在生产结构不够优化,种养结合不紧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循环链条不畅,由于近年来草场超载放牧现象严重,造成自然草场产草量降低,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是生产结构不够优化,畜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养殖基地规模小,没有形成品牌优势。从该县当前的情况来看,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产规模小、养殖技术相对滞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尤其是没有形成属于该县的品牌。
(三)标准化规模养殖低,科技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科学养殖意识淡薄。部分农牧民养殖户对先进的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掌握有限,对畜群种畜的改良认识不足,对子代种畜去劣存优的意识不强。现代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存在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粗放经营。同时对畜牧业的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
(四)农牧村生产和生活环境较差。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当前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根本改变,畜牧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养殖户环境较差,造成农牧村居民生活和生活环境差,影响了村容村貌。
二、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近年来草场超载放牧现象严重,造成自然草场产草量降低,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
二是哈巴河县当前养殖基地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生产规模小、养殖技术相对滞后,没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尤其是没有形成属于该县的品牌。
三是农牧民文化水平较低,科学养殖意识淡薄。部分农牧民养殖户对先进的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掌握有限,对畜群种畜的改良认识不足,对子代种畜去劣存优的意识不强。
三、措施建议
(一)持续大力推进畜牧产业的发展。大力推进畜产品牌建设,发展优质高效安全的品牌畜牧业,是建设现代畜牧业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今畜牧业的发展趋势。一是建议县政府制定和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和措施,通过建立优秀品牌建设的途径和经验,把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加快牲畜品种改良,作为农村主导产业和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畜牧相关部门一切活动应该以这个大方向作为前提,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拟定和完善畜牧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二是按照权限建立和完善有关发展畜牧业扶持项目的审查、筛选、实施等,认真做好农区畜牧业生产基础数据摸底调查统计工作,研究部署推进农区畜牧业发展、牲畜品种改良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
(二)加大资金投入,着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引进适合本地新品种牲畜育种工作也将是重点,在加速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过程中,技术因素将起着决定性作用。一是抓好畜牧业现代养殖示范和畜品种培育工作,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兴建活畜交易市场、畜禽粪污处理加工厂、饲草料交易市场、集中养殖合作社在内的现代化牧业园区,以及集中养殖合作社,提高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农牧民收入。二是完善防疫体系,高度重视政府购买牲畜防疫社会化服务工作,狠抓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在办公场地、防疫设备、资金运作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行“八统一”的防疫新模式,大力培训技术人员技术水平,实行竞争上岗、多劳多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鼓励防疫员不断学习提升服务技能,既能规范化完成防疫工作,又能掌握疾病诊疗、品种改良等技术,全面服务现代畜牧业发展。三是加大农牧民养殖技术,疫病防控等实用技术的培训,采取聘请外地专家来该县集中授课、组织县内外观摩学习等方式,培训一批养殖大户,并利用农闲科技之冬之际,加强农牧民群众针对性培训授课,着力提高村级防疫员、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知识和技术服务水平。四是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疫病监测、卫生监督、防疫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实施方案,明确推进计划,制定技术规范与标准,稳步提升疫病诊断监测能力。不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强制免疫工作和常年补免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强化动物卫生监督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
(三)着力推进畜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畜牧业生产发展将由以提高质量和增加品种为主,目前该县的畜牧业仍然是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养殖户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弱,市场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扩大。一是提升饲草料生产水平,保障牲畜舍饲圈养需求。引进和扶持企业建设高产优质苜蓿种植基地和颗粒饲料生产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引导农牧户按比例种植饲草料,解除农区养畜饲草料不足后顾之忧。二是引导农牧民进行规模化养殖。制定优惠政策引进肉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针对该县牛羊肉质好、绿色无公害的特点,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初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切实改变畜产品精深加工转化水平低,品牌建设滞后,品牌产品少,产、供、销互相脱节,市场竞争力较弱,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实现从传统畜牧业到现代畜牧业的转变。三是形成政府扶持、企业指导、农牧民协同配合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进品种改良工作。出台哈巴河县引进良种牛贴息贷款政策,解决农牧民贷款基数较大,利息成本较高的问题,切实降低农牧民引进良种牛成本。
(四)切实加强草原建设和草原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基本草原保护、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制度,加大对草原的监管力度,切实做到对草原的保护。一是加大土地规模化流转,出台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农牧民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推进优质饲草料种植向片区化、规模化发展。二是科学合理规划布局,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布局,通过大力推进农牧业的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发展水平较高、特色优势明显的特色品牌,形成区域布局,从而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三是在农牧业村大力发展良种牛养殖数量,同时,引进奶制品加工企业,采取统一收购,解决农牧民牛奶卖难的问题。要根据区域优势和农牧村自然条件,大力发展骆驼、肉马、肉牛、肉羊,指导农牧民在大力发展品种改良的同时,合理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
(五)积极支持健康生态养殖,加快推进绿色生产方式。坚持以绿色生态位导向,通过农牧业生产发展资金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等,积极支持畜牧业生态养殖和推进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定政策支持规模化养殖场和粪污集中处理服务设施建设,支持牲畜粪污收集、贮存、处理项目建设,以此推进立体式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增加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