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丨讲解工作帮她打开理解历史之门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高芳
“我从小就喜欢历史,高考时还想报考考古专业,现在当了博物馆讲解员,也算得偿所愿了。”谈起自己的工作,在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当了5年讲解员的麻楠楠是欣快和满足的。
2019年,学习俄语专业的麻楠楠从山东济南一所大学毕业后返回家乡阿克苏市,当时正赶上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招聘讲解员,她顺利通过面试。
“刚参加工作时,以为只要把讲解词背熟就行了。”一次讲解时,有观众指着展板上的一个生僻字问她怎么读,“把我问蒙了,因为讲解词里很少出现生僻字,我没有太注意展板上的内容。”麻楠楠说,那次回答不上来的尴尬让她知道,做一名博物馆讲解员所要具备的业务素养绝不止背解说词这么简单,对于自己所要讲解的内容,除了要熟记,还要融会贯通地理解。
游客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麻楠楠都会抽时间查阅资料和书籍,或请教馆内的文物专家确认,在得到严谨的论证后,再把它们充实到自己的讲解内容里。刚开始工作时拿到的讲解词,现在已经换了六七个版本。“我现在在读《新疆地方史》和《从博物馆里了解中国史》这两本书,虽然都是基础读本,但对我的工作很有帮助。”麻楠楠说,小时候的历史启蒙读物是《上下五千年》,那时对“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理解只是字面上的,现在每天面对文物和观众,才真正感觉到这句话背后的内容是鲜活而厚重的。
阿克苏地区文博院(博物馆)新馆建成于2017年12月,坐落于阿克苏市风光秀美的多浪河畔。馆内设“阿克苏历史文化厅”“新疆古代货币厅”“阿克苏自然地理厅”和“红船启航 逐梦前行——中国共产党党史展”4个常设展厅和其他数字多媒体展厅,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93件(套),以本地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为主,呈现了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历史面貌,是阿克苏地区着力打造的“文化会客厅”,也是全地区开展新疆“四史”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阵地。
麻楠楠说,现在已进入旅游旺季,来馆内参观的疆内外游客越来越多。一些疆外游客第一次知道“佛教最早是从西域传入中原的”以及“克孜尔石窟比国内其他石窟开凿的历史都要早”这些知识点,“看他们听讲解时恍然大悟的样子,我觉得心里还是有些小骄傲。”还有馆里的镇馆之宝——“唐代大陶缸”,它的超大体量总会令观众“刮目相看”,当得知它有1.3吨的储量,并且被唐代戍边将士用来储存粮食时,“游客们赞叹的同时,对唐代中央政府对西域的有效管辖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
除了参加博物馆日常工作时线上或线下的业务培训,麻楠楠还利用节假日或休假时间到疆内外的博物馆开阔眼界。在南京博物院看自己喜欢的历代铜镜,在山东博物馆为蛋壳黑陶杯和东平汉墓壁画所陶醉,或是在独库公路博物馆被一位同行精彩的讲解所吸引和启发……这些感悟和积累在不知不觉中为她的讲解增加了养分。
“能因为兴趣而工作是幸运的,这份工作为我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打开了一扇门,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麻楠楠说。